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政协提案答复函公开文稿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关于市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第20210488 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10-25 A-A+ 视力保护色:

  尊敬的刘仁辰代表:

  《关于建立概念验证中心的提案》收悉,现就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意见建议采纳落实情况

  (一)针对提案在建立概念验证项目筛选评选机制建议。答复如下:

  一是为深化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2021年2月印发了《深圳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措施》,针对深圳科技成果产业化举措比较分散的问题,从源头、过程、服务、体制四个方面发力,提出了一揽子38条创新举措,构建了“4大工程,15项计划”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完备体系。其中,实施成果产业化“畅通工程”中设立“概念验证中心支持计划”,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概念验证中心,探索实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资本组成的多元运营机制,为实验阶段的科技成果提供技术概念验证、商业化开发等服务。

  二是聚焦科技自立自强,针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性不强等突出问题,聚焦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等核心关键元器件,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自2018年以来,技术攻关重点项目正式立项119个,资助总额10.485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支持强度约900万。

  疫情期间,迅速调配2亿元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发布悬赏工作方案。设置“悬赏制”攻关项目,集聚全社会科研力量共克难题,面向海内外发布快速简易检测设备及试剂研发产品的悬赏指南。设立“赛马式”竞争机制,聚焦药品、疫苗研发,组织研究悬赏指南。推进多个牵头单位多条路线同时攻关,以竞争机制加速攻关进度。最终,我市59个科研攻关项目获得国家、省、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治技术专项立项。

  三是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解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市勇于尝试,先行先试,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央地协同可行路径,充分发挥我市政策与营商环境等优势,2021年率先实施深圳市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功引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8个优质项目落地,资助资金1.24亿元。

  同时,2019年科技计划改革中,在“三评改革”上率先突围。一是对技术攻关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高层次团队(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实施“主审制”,建立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库,主动邀请一流专家担任主审专家。对评审专家加强管理和履职评价,建立评审结果反馈公示制度及评审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机制。

  二是人才评价积极推行“代表作”评价。实施博士基础研究启动项目、优秀青年基础研究项目和杰出青年基础研究项目,突出人才梯度培养精准扶持,建立从博士到诺贝尔奖科学家的各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

  三是机构评估探索推行“里程碑式”管理。针对基础研究机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实施关键节点“里程碑式”管理,建立灵活的“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绩效评估、稳定支持”机制,做大做强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平台。

  (二)针对提案建立概念验证基金并进行专业管理建议。答复如下:

  一是设立“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确保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比例不低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30%。2019年和2020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类下达资助金额为41.8亿元和49.93亿元,占年度市科技研发资金资助金额比例均超过30%。

  二是出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科技计划,支持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创新验证中心,实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资助项目,鼓励建立专职的服务工作团队或者专家顾问团队,提供市场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技术转移和概念验证服务。2020年以来,市科技研发资金共安排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129个,下达资助资金5150.31万元。其中,深圳大学连续3年获得概念验证资助共200万元。

  例如,深圳大学于2019年11月成立了深圳市首家高校创新验证中心,中心致力于为学校应用科技成果提供从技术到产品“最后一公里”创新验证、投融资服务、创新创业培训、中试测试等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就汇聚了由知名投资机构、企业家、学校学术带头人等组成的20人专家顾问团,引入8家首批战略合作伙伴单位作为验证合作单位,并获得深大龙创投资基金1000万元额度支持。中心自成立以来,探索项目筛选评审机制建设,引入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及细则,搭建验证中心专家顾问库,建立科学合理的打分评审机制,从技术创新、应用效益、项目团队以及优势评价等方面出台具体的评分指标。主动对接,开展评审前服务。

  三是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保项目,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859家企业成功入库,合作银行对入库企业提供贷款余额156.9亿元。探索建立市科技研发资金与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联动机制,引导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目前参股子基金投资项目329个,所投项目中涌现出21家估值超1亿美元的潜在独角兽企业。技术转化转移交易市场高度活跃,今年1-6月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065项,同比增长31.99%;成交总额1115.38亿元,同比增长 89.36%;核定技术交易总额 1046.73 亿元,同比增长80.12%。

  四是积极参与实施粤深基金和粤联基金,我市连续5年,每年投入6000万元参与粤深基金,2020年深圳单位获批粤深基金项目328项,获资助金额共6910万元;连续5年,每年出资2000万元参与粤联基金,2020年深圳单位牵头获批粤联基金项目5项,资助金额共2632.5万元。

  (三)针对提案建立提供概念验证核心及配套服务建议。答复如下:

  一是大力培育创新载体建设。2017年-2020年,我市共新增创新载体1148家,其中国家部委级共26家,包括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中心10家、工程实验室1家、企业技术中心11家、其他(交通运输研发中心)1家;广东省级共780家,包括重点实验室36家、工程中心740家、工程实验室2家、公共服务平台2家;深圳市级共342家,包括重点实验室56家、工程中心86家、工程实验室56家、企业技术中心104家、公共服务平台40家。

  期间,我市不断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建设或引进检验检测中心,提升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共建有“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验证及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化电子电器安全能效可靠性检测服务平台”等17家检测相关的公务服务平台。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2019年10月,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运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共享。平台具有仪器预约、检验检测、研发合作、科技文献检索等核心功能,通过该平台,深圳的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个人、企业可以根据需求申请使用,实现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截至2021 年3 月,平台入网科学仪器9993 台套,总原值为91.27亿元,其中6301台套已对外开放共享,开放共享率为63.05%。

  同时,深入实施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2020年,在原“深港创新圈”合作项目的实践基础上,出台《深圳市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实施深港深澳联合资助项目(A类)、深圳单方资助的技术攻关项目(B类)、深圳单方资助的港澳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C类),首次将澳门高校与科研机构纳入支持范围,鼓励深港澳创新主体联合攻关,大力支持港澳科研成果在深圳产业化,进一步加强深港澳三地在科研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上的规则衔接。目前,我市累计资助科研资金超过2亿元,5330万元财政资金跨境过港投入科研活动。其中,2021年资助C类项目55个,资助5500万元。

  三是深创赛已成为重要成果转化平台,也是一个概念验证项目成果展示和路演平台,每年进行约4000场次路演和展示。在比赛过程中,高校、科研机构的优秀科技成果通过团队组项目的形式经受专家评审的“概念验证”。通过“验证”的项目可获得奖金、政府支持和社会融资等多种服务,“概念技术”通过验证、创业、融资等多种形式快速迭代,历经“市场测试和检验”后形成产业。自2009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深创赛吸引了3.1万个项目参赛,培育出捷顺科技、汇川技术等11家A股上市企业,大疆等235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带动社会投资约63.2亿元。2019年科技计划改革中,大赛直接对接创业资助,两年来,累计资助198个项目约1.23亿元。

  四是规划建设光明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根据《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光明区正在征集区内首批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储备名单,将遴选形成项目储备名单,支撑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同时,光明区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共建光明区诺奖科学家前沿科学研究院精准医疗中试项目、与普瑞赛思联合打造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中试项目,推进光明区诺奖科学家前沿科学研究院(精准医疗中试项目)、普瑞赛思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中试项目的落户场地装修事宜,将联合光明区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体系增加“企业中试平台”板块,打造集科技转化服务、高校概念验证、企业中试平台的一体成果孵化链条。

  此外,我市于2020年8月面向全市开展了承接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审工作的社会组织遴选,经组织申报评审,暂无社会组织或企事业单位申请开展技术经纪人相关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接下来,全力支持光明科学城率先开展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审试点,科学设置该专业的职称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为技术转移转化人才提供行业资格评定标准,助力光明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五是全市共有备案的技术转移机构92家,其中国家技术转移机构11家,市级技术转移机构81家。以市场化运营方式加强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在高校、企业、政府之间搭建成果产业化沟通桥梁,累计培训初级学员533人,其中发放结业证书435份。

  二、其他

  (一)办理过程

  我委高度重视提案有关工作,认真分析提案所提意见。根据提案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圳市科技悬赏项目管理办法》有关文件正式出台;在科技计划、成果产业化、创新载体、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过程中,研究讨论概念验证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重点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概念验证核心及配套服务能力,扶持和支撑更多的概念验证项目实现产业化。

  (二)办理实效评估类别

  A 类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附件:20210488号提案办理清单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1 年9 月8 日

  (联系人:刘振华,电话:2361048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