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政协提案答复函公开文稿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市七届政协三次会议第20230112号提案的答复函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10-12 A-A+ 视力保护色:

尊敬的蔡铁委员:

  《关于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动“四链”协同融合的提案》(第20230112号)收悉。经汇总各单位意见,现将我委办理意见反馈如下:

  (一)针对“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使产学研合作成体系、高成效。”建议,答复如下:

  深圳市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系统谋划、持续优化完善适应全过程创新链的成果产业化政策工具包,打出一套“条例+措施+方案”组合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深圳市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资助管理办法》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认定资助管理办法》《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等制度文件,提出“4大工程,15项计划,38项举措”,构建了市科技创新委牵头,涵盖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构建“概念验证-中小试熟化-工程转化”科技成果全过程转化体系,针对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存在的痛点问题、迫切需求和实现目标,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服务平台。目前正在持续推动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建立健全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的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市科创委、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卫健委、国资委、人力资源保障局等相关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引导各区结合自身发展定位有序布局和配套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在建设空间、运营管理、人才引进、资金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大市、区财政部门资金保障力度,引导企业、银行、投资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方资源共建,对认定为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进行定期评估、长期稳定支持。截至目前,累计建设概念验证中心17家,中小试基地29家,涵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资助金额超过2亿元,有力支撑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成果转化迫切需求。

  (二)针对“融合产业资源,以政府政策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梳理优质实验室科研项目,引导优质科技成果落地”建议,答复如下:

  (1)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2022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核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发布了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20个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动出台了《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集群政策。

  (2)围绕产业需求积极部署技术攻关项目

  市科技创新委围绕产业需求凝练攻关任务,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开展项目研究工作,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一是积极部署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围绕重要领域和重点产业链中的重大技术系统、重大工程、重大装备积极部署技术攻关重大项目,构建“创新联合体”,由龙头企业牵头、战略科研平台与高校院所支撑、上下游企业等创新主体相互协同开展攻关。首批布局光通信、超高清视频、医学影像、体外诊断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核心材料和5G领域关键核心材料等8个专项19个课题,资助总额5.15亿元,加速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领性技术,掌握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二是组织实施技术攻关重点项目。按照“需求出发、目标导向,精准发力、主动布局”的总体思路,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经济安全和改善民生的战略需求,聚焦集成电路、5G通信、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实施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攻坚。2018年以来,我市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已立项16批313个项目,资助总额超25亿元,有效带动社会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占比约三分之二。

  (三)针对“围绕高校片区,打造若干个‘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综合体’”建议,答复如下:

  目前,我市于光明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区布局建设了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和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两家新型科研机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采用国内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打通合成生物创新生态链重要环节,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缺乏先进实验设备的瓶颈与寻求专业技术合作的需求,极大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双向车道”,初步建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模式,力争在光明区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高地。该运营模式也被国家发改委写入推广深圳经验的47条文件中。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主要围绕脑科学新技术开发应用与企业孵化,建设七大共享技术平台,包括组织成像和神经光学技术平台、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应用平台、GMP基因治疗载体与多肽药物技术平台、神经信号采集分析与脑机接口技术平台、神经电化学技术平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平台和基础实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后将以“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卷”的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创新、创业、创投”三创合一融合发展,打造“沿途下蛋+聚集效应”的产业发展生态,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全国、辐射全球的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示范高地。

  另外,市教育局正研究制定《关于调整优化深圳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实施“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牵头或联合建设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服务和支撑优势学科建设。

  (四)针对“‘飞地经济’创新模式,不断深化跨区域产学研合作融合”建议,答复如下:

  市科技创新委不断深化深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在合作机制、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深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一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科技合作制度保障逐步完善,主要包括组建新一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专班、持续推进深澳“科技创新及科研转化合作”专班任务落地。促进深港、深澳资源对接、科研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二是搭建一批重大平台,协同创新格局初步形成,主要包括构建“一廊一区一带多平台”格局,推动深港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前海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底,前海累计建设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26家;河套高端科创资源集聚发展,在河套推行与香港科研规则衔接的项目经理制、政企联投制、选题征集制、同行评议制、定期评估制和团队揭榜制等六大科研管理机制;深圳高新区港澳合作产学研成果丰硕,香港高校在深研究机构累计设立了88个与深圳产业高度契合的实验室/研发中心,承担国家、省部和市级项目2271项,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520项。三是落地一批重点科研项目,科技产业发展成果不断涌现,主要包括叶玉如院士团队来深发展、广州实验室深圳基地加快推进、量子科学领域重要力量统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成果丰硕、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即将开园、引进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四是疏通一批难点堵点,创新要素流动更加便利,主要包括推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推动科研物资便捷流动、推动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推动数据跨境流通试点、推动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推动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宝安区建设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打造对接海外人才和港澳高校优质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指导和支持工研院推动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引进科技创新项目,集聚国家、省市专家及人才14位,入驻项目31个,形成核心专利90个,获社会资本投资2.7亿元。

  市教育局正研究制定《关于调整优化深圳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实施方案》,鼓励各区结合产业发展,与高校合作共建特色学科专业和创新平台,鼓励高校主动融入各区产业园、科技园建设,在产业园、科技园设立特色学院和创新基地,服务和支撑各区产业创新发展。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为试点,加快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世界一流科教城。

  (五)针对“重视技术经纪人群体的培育建设”建议,答复如下:

  市科技创新委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人才培养基地按《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试行)要求,出台《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初(中)级技术经纪人培训项目承办规则(暂行)》,积极动员各方力量,鼓励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自2020年以来陆续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工作。至今共举办培训26期,其中初级培训22期,中级培训4期,共计1482名学员获得培训证书。2023年3月底,市科技创新委发布《深圳市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资助管理办法》。旨在提高我市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服务水平,夯实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成果转化”环节,加快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建设。其中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育给予资助,年资助额上限100万元,累计资助最多3年,补贴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承担培训的师资、场地、人工等费用,促进深圳技术经纪人培训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市教育局正研究制定《关于调整优化深圳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实施方案》,提出引入龙头企业深度共建学科专业,与领军企业、产业联盟等合作联办一批新型学科专业,引入行业企业参与学科建设全过程。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专业群,找准与产业的契合点,与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产业实训基地等,促进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同构化发展。

  专此函复。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3年6月27日

  (联系人:张原驰,电话:0755-8810218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