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政协提案答复函公开文稿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20230402号提案的答复函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10-12 A-A+ 视力保护色:

尊敬的高锦民委员:

  《关于设立科技产业交易中心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收悉。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是科技成果对接产业及资本的“朋友圈”,有助于实现我市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设立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是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生态培育过程必需的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认真研究并汇总相关职能单位意见,现就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提案“科研机构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研,深圳应成立产业转化主体,统筹完善科研成果产业化机制”建议,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实现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市科技创新委精心设计“概念验证-中小试熟化-工程转化”科技成果全过程转化体系,针对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存在的痛点问题、迫切需求和实现目标,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服务平台,于 2022年7月正式印发《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认定资助管理办法》。目前正在持续推动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打造基于建设依托单位发展基础、具备服务“20+8”产业集群上下游需求功能的专业性服务载体。截至目前,累计建设概念验证中心17家,中小试基地29家,涵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资助金额超过2亿元,有力支撑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成果转化迫切需求。

  同时,市科技创新委持续推进技术转移机构高质量建设,系统提升科技成果科学定价和规范交易能力。实施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科技计划,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导航、创业培训、商业可行性咨询和转移转化,对提供技术转移服务的机构予以资助,集聚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等多家具有优秀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的高校科研院所。截至目前,技术转移入库备案机构106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11家,市级机构95家,累计资助27个项目共2115.25万元。其中,高等院校技术转移机构培育经费1500万元,用于促成技术交易服务培育经费615.25万元,引导我市高校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入约6350万元。

  二、针对提案“成立深圳市科技产业交易中心”建议,答复如下:

  (一)建设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技术市场连接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及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明确提出,“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为落实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圳证券交易所牵头落实成立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2022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深圳注册成立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科交中心”),注册资本30亿元。11月8日正式揭牌开业,开展技术交易业务、技术对接资本相关信息服务,目的是建设技术市场良好生态,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支持高价值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立足打造技术市场连接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截至目前,科交中心共吸引230家机构用户注册,发展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投资机构等战略合作机构和高校院所26家,签约知识产权运营代理、融资评估、法律仲裁等专业服务机构17家,累计服务各类科技成果、科研资源和科技企业项目300余项,促成技术交易12单,金额合计2.54亿元。

  市科技创新委按照科技成果全过程转化链条系统建设思路,充分依托科交中心连接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地位和优势,与深交所科交中心初步形成意向协议,引导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经过概念验证和中小试熟化的科技成果在深交所科交中心开展登记、披露、交易和鉴证业务,推动构建深圳市科技成果汇交系统。特别是引导市级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项目成果纳入科技成果汇交系统,并结合各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专业领域和技术特点开展一系列技术供需对接和路演活动,打造交易活跃、定价科学、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

  (二)多渠道组织科技成果、人才、资本对接活动,丰富科技成果产业化对接渠道

  科交中心成立后,面向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要素,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一是与深圳市金融局主办、深圳市科创委协办“深圳重大交易平台推介会——科交中心专场”杭州站和南京站活动,与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签约,推动当地高校院所、科技企业、专业机构充分了解科交中心建设情况和服务功能,引导其到科交中心平台开展技术交易和投融资对接业务,更好服务长三角地区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二是服务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在科技部成区司的指导下,共同承办国家科技计划路演活动5场,路演科技计划成果近400项。三是承办“深圳创投日”分会场活动。组织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领域路演活动8场,服务投资机构近1000家,为创投机构搭建与深圳科技企业、科技成果对接的高水平平台。四是组织创享荟“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主题沙龙活动。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链协同发展、成果顺畅转化等议题开展深度交流,相关政府部门、高校院所、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70余人参加,服务“双区”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高交会重大交易平台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交易市科技创新委目前已形成《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从参展对象、成果发布、平台建设等方面多角度规划,打造顶尖交易平台。一是提升高交会高技术服务展的展览质量和成果交易促进活动的成效,邀请重点投融资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中介机构参展参会,加大力度邀请创投机构、科技成果项目方参加高交会项目配对洽谈活动、项目融资路演会、项目融资培训会等活动,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与投资方的有效对接和交流合作。二是邀请政府部门、创新载体、国内外重点企业在高交会上进行新产品新技术发布,尤其是原创性的、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重大产品或技术的发布。三是优化高交会线上展示平台,利用信息整合和大数据技术,集聚科技项目、基金、空间载体、专家、媒体、中介等各类创新要素,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提供全面且海量的信息数据基础。实现对会展大数据、科技产业大数据的分析利用,增强对科技创新全要素信息的呈现、匹配和推送。

  三、针对提案“推动创新产品应用,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议,答复如下:

  (一)聚焦“20+8”产业集群,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我市坚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我市完备的产业链、稳定的供应链、活跃的人才链,探索建立“政府统筹指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中小企业广泛参与、高校院所协同支撑”的创新联合体科研攻关新模式。2021-2022年,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联合承担技术攻关重点项目149个。下一步,为大力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市科技创新委制定《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2022-2025 年)》,从2023年起组织实施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开展以应用驱动需求驱动为主、好奇驱动自由探索为辅的基础研究,着力解决专项领域相关技术问题,突破专项领域产品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从样品到产品再到产业化的“卡点”、“堵点”,增强专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为专项领域探索“无人区”提供原始创新能力和持续源动力。

  (二)创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模式,支持企业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市科技创新委出台《深圳市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支持我市企业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单位,引进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发成果,合作在深圳开展后续研究或成果产业化。截至目前,已立项支持奥比中光、创维、信立泰等高科技企业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76项,累计资助资金达3.88亿元,涉及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前沿研究。

  (三)支持“政产学研协”多主体协同参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

  为培育良好的成果转化生态,我市充分发挥深圳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效能,市科技创新委 2023年5月印发的《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明确提出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参与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鼓励各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牵头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丰富的科技成果产出优势,统筹龙头企业产业链协同资源和市场化前景评估优势,利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一集群一联盟”联系广泛、资源共享的特点,激发“政产学研协”多主体建设意愿,培育各具特色的成果转化平台资源,助力创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四、针对提案“积极鼓励创新,鼓励科学家勇于创新,更自由地与市场、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建议,答复如下:

  (一)四链融合鼓励科学家勇于创新,打通学术与产业之间的人才通道

  近年,我市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的科创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协同发展,人才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吸引更多海归学子来深就业创业。在引进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方面,对我市急需紧缺的顶尖人才,以“一事一议”方式提供支持;在引进领军人才方面,鼓励用人主体“以才引才、以才聚才”,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在海外就地用才等多种方式引才用才;在引进人才团队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来深创新创业。通过引进、建设创新人才梯队,为我市“20+8”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撑。

  面向我市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市科技创新委组织实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实施方案(试行)》,探索“先确权后转化”“先评估后买断”“先授权转化再确权”等多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截至目前累计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超过300件,确权金额超过1亿元,科学家将自己的职务创新成果面向市场、企业合作转化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以深圳大学为例,深圳大学实施职务成果赋权,赋予成果完成团队85%的转化净收益,累计完成成果确权转化215件,确权金额3378.27万元。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先行示范区

  市市场监管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依法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打造知识产权标杆城市,推动我市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一是构建政策体系、夯实严保护法治基础。推动制定全国首部综合类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建立惩罚性赔偿、技术调查官、行政禁令等重大制度。发布全国首例知识产权行政禁令。推进新型法律保护试点,出台《深圳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试行)》,聘任首批技术调查官,出台直播电商、植物新品种权、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指引。二是加强机制建设、打造试点示范“深圳模板”。加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建设。首批开展纠纷快速处理、检验鉴定、行政裁决、信用监管等试点工作,行政裁决经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评为先进典型,“建立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入选深圳综改试点典型经验,“率先形成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特区47条创新举措之一向全国推广。三是健全服务体系、构建知识产权治理网。建成聚合全市20家部门的知识产权“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鸿蒙协同云平台”,实现行政机关、法院、仲裁院、司法鉴定机构等高效联动。强化海外维权机制,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累计达130家,覆盖企业11万余家。

  下一步,我市将依托科交中心,探索完善科技成果定价交易机制,引导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在深交所科交中心开展登记、披露、交易和鉴证业务,支持科交中心探索科技成果科学定价的数据模型。建立产业导向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市场化评价,引导国内外成果在交易中心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进场交易。将科交中心打造成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对接资本市场服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市场生态体系,形成包括创新主体、金融机构、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运营评价中介等在内的高质量交易市场。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3年6月27日

  (联系人:王佳佳,电话:0755-881250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