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人大建议答复函公开文稿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关于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10622 号建议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08-18 A-A+ 视力保护色:

尊敬的王艳梅,王志栋,帅红宇等代表:

  《关于加大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就议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议案在设立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金,构建多元科技金融体系。答复如下:

  一是为深化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2021年2月印发了《深圳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措施》,针对深圳科技成果产业化举措比较分散的问题,从源头、过程、服务、体制四个方面发力,提出了一揽子38条创新举措,构建了“4大工程,15项计划”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完备体系。

  同时,2019年出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科技计划,对提供技术转移服务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与提供概念验证服务的创新验证中心予以资助,旨在培养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和重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020年以来,市科技研发资金共安排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129个,下达资助资金5150.31万元。例如,深圳大学2018年设立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基金,与产业资本联合投资,通过市场化手段扶持校友企业发展,2019年成立创新验证中心,以科研成果产业化为目的,通过提供验证资金、配套种子基金、专家咨询服务、创业人才培养、孵化空间等途径,对创新验证项目进行个性化支持,充分挖掘潜在的初期科研成果,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是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保项目,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859家企业成功入库,合作银行对入库企业提供贷款余额156.9亿元。探索建立市科技研发资金与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联动机制,引导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目前参股子基金投资项目329个,所投项目中涌现出21家估值超1亿美元的潜在独角兽企业。技术转化转移交易市场高度活跃,今年1-6月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065项,同比增长31.99%;成交总额1115.38亿元,同比增长 89.36%;核定技术交易总额 1046.73 亿元,同比增长80.12%。

  同时,首次设立“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确保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比例不低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30%。2019 年和2020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类下达资助金额为41.8亿元和49.93亿元,占年度市科技研发资金资助金额比例均超过30%。

  三是积极参与实施粤深基金和粤联基金,我市连续5年,每年投入6000万元参与粤深基金,2020年深圳单位获批粤深基金项目328项,获资助金额共6910万元;连续5年,每年出资2000万元参与粤联基金,2020年深圳单位牵头获批粤联基金项目5项,资助金额共2632.5万元。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技术攻关支持。自2018年以来,技术攻关重点项目正式立项119个,资助总额10.485亿元。119个重点项目中产学研联合攻关的79个,占66%,推动企业与高校等发挥各自优势,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

  四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的通知》(国知发保字﹝2021﹞1 号)的有关规定,我市已于2021年3月份启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领域专项资金操作规程》(深市监规﹝2019﹞10号)的修订工作,拟增加实施高校、科研院所及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奖励项目,激发高校院所及中小企业专利转化活力。现已形成讨论稿,拟于今年第三季度面向各有关单位及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二、针对议案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多方协作。答复如下:

  一是大力培育创新载体建设。2017年-2020年,我市共新增创新载体1148家,其中国家部委级共26家,包括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中心10家、工程实验室1家、企业技术中心11家、其他(交通运输研发中心)1家;广东省级共780家,包括重点实验室36家、工程中心740家、工程实验室2家、公共服务平台2家;深圳市级共342家,包括重点实验室56家、工程中心86家、工程实验室56家、企业技术中心104家、公共服务平台40家。

  期间,我市不断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建设或引进检验检测中心,提升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共建有“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验证及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化电子电器安全能效可靠性检测服务平台”等17家检测相关的公务服务平台。

  二是深入实施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2018年,印发《深圳市“深港创新圈”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针对深港科技计划项目制定了专门管理办法。2020年,在原“深港创新圈”合作项目的实践基础上,出台《深圳市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实施深港深澳联合资助项目(A类)、深圳单方资助的技术攻关项目(B类)、深圳单方资助的港澳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C类),首次将澳门高校与科研机构纳入支持范围,鼓励深港澳创新主体联合攻关,大力支持港澳科研成果在深圳产业化,进一步加强深港澳三地在科研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上的规则衔接。目前,我市累计资助科研资金超过2亿元,5330万元财政资金跨境过港投入科研活动。其中,2021年资助C类项目55个,资助5500万元。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2019年10月,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运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共享。平台具有仪器预约、检验检测、研发合作、科技文献检索等核心功能,通过该平台,深圳的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个人、企业可以根据需求申请使用,实现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截至2021年3月,平台入网科学仪器9993台套,总原值为91.27亿元,其中6301台套已对外开放共享,开放共享率为63.05%。

  三是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开发联合体。依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府规〔2021〕1号)的要求,鼓励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对经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其能力提升项目,分别按不超过其软硬件设施投入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目前,我市正在据此编制相关的操作规程,计划将企业内设研发机构为完善和提升研发基础条件和环境而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包括研发仪器设备工具、研发设计与管理等专用软件、试验环境(包括中试线的建设与改造)、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等费用纳入资助范围。

  同时,鼓励面向国家和深圳市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主体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以企业法人形式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成立、建设和运营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创新载体。依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府规〔2021〕1号)要求,对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平台建设、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等项目,按不超过总投资的50%,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对已拨付的国家和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资助资金,最高给予1∶1配套资助。目前,我市已印发《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细则》(深工信规〔2021〕1号),对相关的各类具体建设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方式,2021年专项扶持计划已启动申报工作。此外,也考虑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业强基工程等项目中,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形成的产学研联合开发组织体系费用予以支持。

  三、针对议案在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答复如下:

  一是深创赛已成为重要成果转化平台。2017年,深创赛探索市区联动机制,首次在全市10个区、前海设立预选赛,得到了各区积极响应,充分调动了各区级政府丰富的政府、产业资源。深创赛还在深港澳、哈尔滨和武汉设立3个高校分赛场,吸引外部科技资源来深发展,加速本地产业利用外部科技资源,推动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同时,引入产业投资人参与评审工作,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项目可以获得行业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经营模式创新、跨产业融合等多方面“体检”,修正商业、技术逻辑瑕疵,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赛后开展投资机构引导等全链条金融对接服务,推动科技金融实现深度融合。

  经过十二年精心打造,深创赛摸索出了一条继产学研之后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个有效途径。自2009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深创赛吸引了3.1万个项目参赛,培育出捷顺科技、汇川技术等11家A股上市企业,大疆等235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带动社会投资约63.2亿元。2019年科技计划改革中,大赛直接对接创业资助,两年来,累计资助198个项目约1.23亿元。

  二是高标准规划建设光明成果转化平台。根据《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关于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的战略定位,光明区正开展《光明区建设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策略及路径研究》,并衔接课题研究成果起草了《光明区建设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同时,光明区正在征集区内首批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储备名单,将遴选形成项目储备名单,支撑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光明区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共建光明区诺奖科学家前沿科学研究院精准医疗中试项目、与普瑞赛思联合打造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中试项目,推进光明区诺奖科学家前沿科学研究院(精准医疗中试项目)、普瑞赛思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中试项目的落户场地装修事宜,将联合光明区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体系增加“企业中试平台”板块,打造集科技转化服务、高校概念验证、企业中试平台的一体成果孵化链条。

  此外,我市于2020年8月面向全市开展了承接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审工作的社会组织遴选,经组织申报评审,暂无社会组织或企事业单位申请开展技术经纪人相关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接下来,全力支持光明科学城率先开展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审试点,科学设置该专业的职称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为技术转移转化人才提供行业资格评定标准,助力光明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是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实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资助项目,鼓励建立专职的服务工作团队或者专家顾问团队,提供市场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已资助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单位700万元。我市高校中,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深圳大学城各院校等均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技术成果产业化中心等机构,负责推进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专利运营管理等工作,以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基础,围绕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等深圳重点发展领域的科技需求,通过科技金融手段支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同时,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高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建设,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各方权益,不定期邀请创投机构或专业人士到校园开展指导及相关培训,全面提高科研团队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成果转化意识。

  四是全市共有备案的技术转移机构92家,其中国家技术转移机构11家,市级技术转移机构81家。以市场化运营方式加强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在高校、企业、政府之间搭建成果产业化沟通桥梁,累计培训初级学员533人,其中发放结业证书435份。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动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对接、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会同其他部门,充分调动高校科技人员积极性,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队伍及机构建设,搭建沟通科研团队与企业需求的平台,支持高校加强科技成果展示与推广,促进创新资源共享。鼓励高校拓宽社会资金参与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1 年8 月10 日

  (联系人:刘振华,电话:2361048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