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公众参与 > 民生实事 > 专题专栏生态与环境

全面治污守护城市之脉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16-01-04 A-A+ 视力保护色:

河流是城市之脉,水安则城安,水兴则城兴,水美则城美。

换句话说,水环境的好坏与水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品质的优劣,影响着市民幸福指数,关乎着城市的发展后劲与未来竞争力。

深圳不大,河却不少。曾经,深圳的一些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鱼虾畅游;村妇濯衣、儿童戏水、老者垂钓,一片诗情画意。如今,很多河段越来越脏,水能载舟却不能淘米浣衣,甚至鱼虾都几近绝迹。

变黑变臭的河流,可能就在你我的家门口,它们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道伤疤。沐浴着阳光的深圳湾畔,偶有南下过冬的鸟儿停留,却不时飘来阵阵异味,让人直叹可惜;茅洲河最初因茅草茂盛而得名,是水鸟的天堂,直到上世纪90年代水质一度还能达到Ⅲ类,现在却乌黑发臭、草木失色;沙井一带原是河流冲积而成的美丽海滨沙洲,眼下的沙井河却已河床裸露……

失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我们失去了什么,以及是如何失去的。虽然深圳进行大规模水环境治理已有10多年的历史,治水理念在不断创新,但是“水患”仍然是心头之患。

深圳地域面积狭小,雨源型河流承载污染能力先天不足。然而,持续增长的经济体量、高度密集的人口、高速发展的产业产生的工业、生活污水数量惊人,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紧逼水环境正常承载力极限。市政管网历史欠账太多,错接乱排问题严重,无法实现源头截污、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容量不足,大量污水直排河道;治水工程规划滞后,与其他环节缺乏有效协调和衔接,河流综合整治用地严重不足,污泥处理捉襟见肘;跨界河流治理面临区域合作、协调联动的难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说,深圳目前面临的治水困局,正是自然条件限制与治理管理不足的双重夹击,致使城市发展“积劳成疾”。去年10月,省环保厅公布的广东省2015年第三季度重点河流水质状况显示,全省22条重点整治河流中,19条河流受重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前五位中深圳占两席。一连串数据,让我们触目惊心、尴尬脸红!深圳的水环境状况与其国内一线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符,水环境治理成效与高标准的城市定位有一定差距。

在深圳的整个生态治理链条中,治水无疑是一个明显的短板。水污染作为一种公共危机,已成为深圳的民生之患、发展之殇,水污染一日不根治,受影响的市民就多苦恼一天!水生态环境保护再也慢不得、等不起,必须全面纳入城市治理管理的“快车道”!

深圳公布黑臭水体情况,无异于自揭伤疤,在深入骨髓的痛感中,我们的城市才能进一步走向理性成熟,及时找到治理管理上的症结从而自我治愈。痛下决心彻底整治水环境,是深圳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必由之路。去年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以空前的决心与力度直面水环境整治难题,进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节奏。马兴瑞书记、许勤市长为了解治水现状,多次赴深圳主要河流和湾区进行调研、检查、现场办公,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务实高效的作风大力督促推动整治进程,在市民最为关切的问题上给出一个说法,让市民看到了希望。

治水提质,关键在于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城市病突出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水污染治理靠的不仅是下文件与投资金,更是治理模式与管理体制的创新,充满智慧的制度化设计,以及行动落实的决心。

同时,不搞间歇式治水,而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把治水当成城市的长远事业。为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持久战,推动城市更加环保、更加绿色、更加美丽,深圳已于去年11月出台《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根据国家“水十条”提出“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将专项制定污水管网建设行动计划、创新和完善治水治污体制机制、与治污项目有关的法定图则调整和规划落地、水污染治理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并联审批压缩项目前期流程、按流域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提上日程,让每一个现实痛点都有行动落点,让每一拳都落在实处。

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离不开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众所周知,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那么,只有坚持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起抓,城市建设速度与环境承载容量相匹配,我们才能避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与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从而真正立足于区域发展、城市未来和民生幸福,算好长远账、民心账、经济账,补齐城市发展在治水上的软肋和短板,把河流治理与产业转型、城市更新、流域开发、民生改善相结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治水面前,没有旁观者。在水污染问题上,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份责任,因为人们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也是河流变黑变臭的一个重要“推手”。当我们喋喋不休地抱怨、吐槽水污染给自己带来的生活不适时,一定要先把自己所能控制的污染源掐断。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世界,都应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每个市民在向一切污染说“不”的同时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使治水行动凝聚起更加强大的思想共识与社会合力。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城市空间,不能称其为温馨家园。因此,为了让市民在深圳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安全、更美好,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就必须将河流整治和慢行系统、城市绿道、文化景观结合起来,生态提升和文化升级齐头并进,打造出生态水廊与河滨公园,变成市民茶余饭后娱乐休闲的好去处,真正做到还水于民。

河流乃城市的血脉,血坏了,城市就会丧失灵气与活力。行动起来,全面治水治污,守护好我们的城市之脉,便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