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公众参与 > 民生实事 > 专题专栏防灾减灾

“5·12”防灾减灾日 科普深圳应急避难所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15-05-12 A-A+ 视力保护色:

来源:深圳晚报 日期:2015年05月12日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一场防灾减灾科普活动在深圳罗湖区东门广场如火如荼地开展。地震来了往哪儿逃?深圳能抵得住多大“威力”的地震?

记者从深圳市应急办(地震局)获悉,深圳15年来共发生6次有感地震,最高震级3.9级。目前,深圳新建建筑物按照7度抗震标准设防。同时,今年将基本建成163所应急避难场所。大鹏新区的地震海啸监测中心也将在今年建成,可监测南海海域的大地震,加强深圳对外围强震的监测能力。

深圳市应急办(地震局)专家指出,在地震预测方面,特别是短期和临震预测,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深圳来看,在影响珠三角地区的地震波到达之前,监测系统可发出警报。广东省也正在进行试验研究,预计可提前10至20秒发出警报,轨道交通等生命线工程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以减小损失。

深圳的地震史你知道多少 

深圳探明3条断裂带:横岗-罗湖断裂带、莲塘断裂带、温塘-观澜断裂带

分析:这3条断裂带曾在距今几十万年前活动过,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活断层探测工程将继续开展,下一步探测范围将瞄准珠江口。

深圳市地震局将探测数据共享,能为国土利用、城乡规划、重要建设工程规划等提供依据。比如,将断裂带附近区域规划成绿化带和公园,重大工程尽量避让活动性较强断层地区。

深圳目前已建成51个应急避难所 

发生地震时往哪儿逃?分布在深圳市各个角落的应急避难场所能派上大用场。途经公园、广场、绿地、操场、体育场馆等地,抬头可见一个标识牌——“奔跑的小人”,根据该标识指引就能找到应急避难场所。

目前已建成51个应急避难场所,今年将完成建设室外场所163个。到2020年,室外避难场所总数将达到452个。

数说 

深圳防震减灾 

1.地震监测台:30个,台网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可监测深圳及邻区1.0级以上地震。

2.地震安全示范社区:50个社区,今年可增至100个。

3.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50所学校正在开展示范创建。

4.科普活动:5月防震减灾科普周,将开展送戏进社区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