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公众参与 > 民生实事 > 专题专栏民生科技

深圳科技缘何屡获“国奖”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16-01-11 A-A+ 视力保护色:

  新年伊始,深圳迎来重磅好消息:近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揭晓,深圳15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单位获得了14项国家科技大奖。

  据了解,2015年度深圳的获奖项目数仅次于2014年度的17个,为历史第二好成绩。而深圳本土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奖、战略性新兴产业奖项含金量高、企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成为今年奖项的主要特色。

  深圳近年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喜获丰收,“成绩单”给人鼓舞、令人欣慰。获奖企业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老牌大企业,一批创业型中小企业犹如一匹匹黑马,步入我国科技奖励领域的最高殿堂。

  如果将深圳创新比作一艘巨轮,那么,正确的航向便是这艘巨轮扬帆远航的重要引领。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科学高效的制度设计厚植起创新的沃土,推动深圳自主创新屡创佳绩。

  前瞻布局建立产业发展梯次结构

  回首深圳近年来的创新路径会发现,顶层设计是创新深圳快速前行的重要保障,体现出深圳的战略定力与前瞻性布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部分深圳企业因为接不到订单面临发展危机,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深圳依旧坚持将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这为后来深圳创新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制度红利,也让深圳的财政结构十分健康:深圳市土地对财政的贡献降低为一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半壁江山。

  深圳将创新提高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1+4”文件,实施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加强自主创新“33条”文件等。同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振兴规划和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等系列文件。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在中央6号文件的指引下,深圳市委、市政府2012年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1+10”政策文件,其中《关于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以市委市政府决定的形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城市的主导战略。

  1+10”文件强化政策联动,打破部门壁垒,运用“组合拳”,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有机衔接,形成指向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更大的政策效应。

  2013年2月,深圳市人大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促进条例》,又一次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提出了财政性资金形成的技术成果转移新机制,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推助,深圳市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规定,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渐形成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5年,深圳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05%,比肩全球科技最发达的区域,相比2009年的3.6%,有了大幅度增长。

  政策制定紧跟产业风向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成为深圳近年来科技领域的重中之重,也是深圳中小企业得以快速“冒尖”的重要原因。2013年底,深圳市出台《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一揽子计划,在银政企合作、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股权有偿资助五个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撬动全社会的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将银行、担保、保险、创投、技术、企业、服务形成联动机制,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下,深圳及早发力,从顶层设计上形成了完善的“双创”政策措施。2015年6月,我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和《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并发布创客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其中,我市首创推出的创新券,让中小企业和创客个人都可以更方便地享受到科技服务。

  2015年,针对“互联网+”的趋势,深圳又出台了《深圳“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全市形成了“制造业+互联网”、“文化+互联网”、“交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结合。

  2015年7月,深圳市正式发布《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将达到4.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万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00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76件以上,单位GDP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以预见,未来,深圳的创新故事将更加精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