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要闻

深圳市技术转移及服务机构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度)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5-15 A-A+ 视力保护色:

  一、深圳市技术市场年度数据

  (一)总体概况

  2019年,深圳市技术合同数量和交易额稳步增长,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量共10217项,同比增长4.78%;合同成交总额705.02亿元,同比增长21.01%,占广东省合同成交总额的31.02%;平均单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90.95万元,同比增长15.49%。

1.jpg

图表1:2015-2019年深圳市技术合同登记数量增长趋势图

  从技术合同登记目的来看,免税登记合同仍占主导地位,合同数达7729项,占全市总量的75.65%,合同成交额398.88亿元,占全市成交总额的56.58%。

  从技术合同类别构成来看,技术开发合同不论是合同数量还是合同成交额均高居首位,并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全年合同数达8031项,平稳增长2.19%,占全市合同总量的78.60%,合同成交额457.52亿元,快速增长25.65%,占全市合同成交总额64.89%;技术转让合同数达650项,同比小幅下降4.27%,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0.76%,达232.33亿元,占全市合同成交总额32.95%。

2.jpg

图表2:2019年深圳市技术合同类别构成图

  (二)进出口情况

  2019年,深圳技术进出口合同数量和成交金额稳步增长,整体呈现技术进口量增价跌,技术进口价值下降;技术出口则是量跌价增的发展趋势,技术出口质量大幅增长。全年进出口合同数共计942项,同比增长7.90%,占全市合同总量的9.22%;合同成交额达274.08亿元,同比增长4.54%,占全市合同成交总额的38.88%。

  (三)各区技术交易情况

  2019年,全市除了福田和大鹏的合同数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各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年整体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南山区仍然是技术交易的核心区,不论是技术合同数量还是合同成交额,均领先于其他各区,全年合同数量6042项,占全市合同总量的59.14%,合同成交额310.85亿元,占全市合同成交总额的44.09%。

3.jpg

图表3:2019年深圳市各辖区技术合同数量分布图

  二、深圳市技术交易市场特点

  (一)技术转移对地区科技投入及经济增长贡献稳中有升

  近年来,深圳全市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同步增长态势,从2011年占比26.74%,迅速扩增到2015年的50.81%,并连续5年保持在50%以上,2019年预计将达到52.32%。

4.jpg

图表4:2011-2019年深圳技术合同交易额与全市R&D经费的比重趋势图

注:2019年全市R&D经费为预测值,增速取11-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15.82%

  同时,技术市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仍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2019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2%,与去年同期相比平稳增长。

5.jpg

图表5:2011-2019年深圳技术合同交易额与全市GDP的比重趋势图

  (二)新技术革命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

  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了全市实体经济新动能。2019年,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各类技术领域第一位,达572.31亿元,同比增长31.08%,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81.18%;先进制造领域的技术合同成交额39.20亿元,同比也实现了成倍增长;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技术合同成交额24.65亿元,同比增速最快,达到348.11%,增速位居第一位。

  (三)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成效初显

  2019年,大湾区内部技术交易活跃,深圳输出到大湾区的技术合同1207项,合同成交额74.50亿元,同比增长9.97%,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10.57%,充分发挥了大湾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功能作用,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带动电子信息领域技术交易合同的快速增长,促进大湾区产业的有机协同和创新发展。

  (四)重大技术合同增幅明显

  2019年,全市大额技术合同数量和交易额均明显增长,小额合同和交易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超过八成,成交额达1000万元及以上的重大技术合同有574项,合同成交额584.91亿元,同比增长20.34%,占全市合同成交总额的82.96%。其他500万元以上的合同和交易额也大幅上涨,为技术市场增添活力。

  (五)技术交易为工商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19年,深圳全市技术交易合同中,不论是从技术合同数量还是合同成交额来看,服务于工商业发展领域的技术合同在全市技术交易总量中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服务于工商业的技术合同数量有8054项,占全市合同总量近八成;合同成交额639.72亿元,占全市合同成交总额超过九成,为深圳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

  三、深圳市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成效

  (一)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构建成果产业化政策体系

  2019年,新增《深圳市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资助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创业项目管理办法》等2个科技成果转化类科技计划项目,2020年将资助73个项目,共计3698.57万元。同时,实施科技金融计划,累计对银政企入库企业予以5600多万元贴息支持,合作银行发放贷款总额近6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压力。

  (二)全力培育专业服务机构,构建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

  深圳的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现已培育发展了72家独立法人或法人内设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截至2019年,全市累计培育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3家,市级备案技术转移机构59家;各类创新载体1877家,其中国家级114家,并获批建设鹏城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两个广东省实验室。

  (三)强化技术攻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按照“需求出发、目标导向,精准发力、主动布局”的总体思路,破除“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受制于人”发展瓶颈难题, 2019年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攻关项目16项,资助额达1.4亿元。同时,由18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16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近十年来,深圳已累计获国家科技大奖达115项。

  (四)强化人才支撑,大力构筑技术转移人才高地

  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技术转移人才需求,深圳提出并建立了技术转移专员培训体系。截至2019年,已累计培育了997名技术转移专员,使之成为高校、企业、政府成果产业化“内部专家”,破除了三者之间的“技术信息壁垒”,为我市促进创新创业和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连续十一年举办深创赛,构建成果产业化赛事体系

  自2009年以来,深创赛已连续举办十一届,现已成为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圳促进技术转移及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深创赛已累计吸引2.97万个项目参赛,共培育出7家上市企业,60家新三板企业,812家国高企业,涌现出了大疆科技、创鑫激光、迈测科技、码隆科技等优质企业,树立了创新创业榜样,不断激发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六)以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为核心,构建成果产业化全程服务体系

  2014年,部市共建的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落户深圳,目前已完成建设1300平方米的展示厅和1700平方米的小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集聚区。其中,展示厅可展示技术转移成果、举办交流、培训等活动;集聚区已引进博士科技、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对接平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占50%以上,现已逐步开展基础技术转移服务工作,成果产业化全程服务体系已具雏形。

  四、深圳市技术转移发展的问题

  (一)体系化政策支持与顶层规划引导力度不够

  相比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多元化的技术转移专项资金扶持体系,深圳还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更进一步统筹规划,很多配套措施和政策落地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如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组建引导基金、对科研人员长期激励、专业职称评价等政策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促进深圳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

  (二)高校院所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不足

  当前,深圳企业技术来源主要是自主研发、企业间研发合作和从国外引进,高校院所技术输出占比很低,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方面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升级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缺乏功能全面、专业性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创新源头和企业主体对接不畅,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强。

  (三)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供给不足

  深圳技术转移机构普遍缺乏专业化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人才,特别是缺乏既懂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职业化、国际化人才,对项目的前景、先进性的评价、价格的判定、风险的评估、投资融资管理、企业经营策略的谋划等缺乏经验,很难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五、深圳市技术转移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技术转移功能

  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契机,探索建立“技术交易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政策服务”一体化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既要靠近创新源头,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又要靠近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企业和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和产业的实际技术难题。

  (二)推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

  高度重视“平台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垂直化技术转移机构”的业务内涵建设,打造一批服务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群体。探索建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资格认定、分类分级评价制度,引导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形成一批服务功能完善、开放高效、配置完整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三)建立多元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技术转移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层次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探索技术经纪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建立技术经理人培育及管理体系,实行技术经理人聘用制,明确利益分配机制,为促进深圳技术转移服务业发展提供扎实专业的人才储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