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公众参与 > 民生实事 > 专题专栏民生科技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精益求精提水质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05-06 A-A+ 视力保护色:

2_副本.jpg

  初夏的深圳水库两岸绿树成荫,水面碧波荡漾,迎面微风习习。

  深圳水库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也是向香港、深圳供水的调节水库,水质常年优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在生产技术部水质管理经理佟立辉的带领下,记者从水库库首走进库区。在这里,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水池整齐划一地排开。这就是为改善和保障东深供水水质的大型净水工程——原水生物硝化工程。

  “生物硝化工程于1998年12月建成。它通过天然水体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氨氮等利用和降解,从而实现水质净化,规模在今天依然为世界上同类工程之最。”佟立辉介绍。

  生于1986年的佟立辉,2010年从武汉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东深供水工程的一员。在央视录制的“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她有幸在现场感受老一代东深建设者的动人故事。

  “重温前辈的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守护好东深水的决心。我们将继承前辈们‘要高山低头、令江河倒流’的勇气,学习他们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佟立辉说。

  生物硝化工程是保障东深供水水质的众多“关卡”之一。广东省政府还划定了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区禁止一切污染项目建设;水库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安装了隔离围网、围墙,行人不能直接接触水体;还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不间断开展水质观测和水质巡查。

  2010年,为了进一步保障供水水质,粤海水务水环境监测中心正式组建。中心技术负责人杨创涛介绍,自2010年起,中心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实现了200多项检测能力飞跃式的提升;2013年起,更是开始不断拓展世界卫生组织(WHO)、欧美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项目,以及一些标准外的社会热点关注的污染物检测能力,如水体异味物质、环境雌激素、药物和抗生素等。截至目前,中心整体检测能力已接近600项,对港供水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更加坚固。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