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政协提案答复函公开文稿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0170549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10-31 A-A+ 视力保护色: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


  市政协办公厅转来贵单位在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推进深港创新创业更紧密合作,共建国际一流双创中心的提案》(第20170549号)收悉。贵单位针对加强深港创新创业合作,从推进更紧密的创新科研合作,境内外全程融资合作,帮助香港科研成果迅速在深圳产业化落地,以及针对双创企业的全球销售网络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对深化深港合作,打造“优势叠加、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深港创新圈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深圳前海管理局和金融办的意见,我委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动更紧密的深港创新科研合作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设立“深港创新圈”联合资助计划。2017年对8个深港创新圈项目予以1400万元资助,累计联合资助深港合作项目77项,深圳单方资助深港合作项目227项,双方共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同时,深港两地合作单位还积极参与粤港联合创新计划,2016年推荐17家单位申请粤港联合创新项目,3家单位获得粤港联合资助。香港6所高校在深机构累计承担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科技项目1128项,获得支持经费9.4亿元。


  二是前海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包括双15%所得税优惠,即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在前海合作区可享受15%个人所得税优惠,符合产业规定的企业可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政策,即通过财政资助、落户引导、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给予核定规模总投资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截止2016年底,综合试点已累计扶持项目104个,拨付扶持资金5.82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00.77亿元;前海合作区总部企业认定及产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南,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将从集聚、贡献、空间及人才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进而吸引总部企业入驻。该政策的出台改变了前海5年无总部扶持政策、总部企业面临流失的被动局面。截至2016年底,共认定总部企业33家,发放总部企业集聚扶持资金1.47亿元。我们将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前海政策扶持体系。


  (二)强化与香港高校创新科研合作。


  一是加强与香港高校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去筹转正”,2014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香港6所大学均在深圳设立了研究机构(6所指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其中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4所高校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兴建了产学研基地,共计占地面积2.6万㎡,建筑面积6.5万㎡,总投资约4亿港元,现已全部投入使用;香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也建立了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6所香港高校依托虚拟大学园平台,开展科学研究、联合人才培养、培育高科技创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6所香港院校累计在深联合培养各类人才9211名(其中博士后32名、博士199名、硕士2627名、职业技能及定单培训3050名,其他短期培养等方式3303名),在深设立科研机构72家,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269项;注册企业79家,注册资金约2.9亿港元。


  二是支持香港高校来深创办科技企业。香港科技大学在深创办企业23家,包括幻音科技、固高科技、大疆创新、万音达科技、艾合石科技,其中,幻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已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功孵化的大疆创新2015年度销售收入已达到10亿美元。香港城市大学在深设立包括爱瑞思、千里眼等3家企业。香港理工大学自2001年以来已有38家入孵企业入驻香港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


  (三)重视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目前,香港青年创业大多集中在科技、文化领域,而由于三地在知识产权领域普遍存在适用法律、取证、执行程序难以统一等问题,相关知识产权侵权案例也日益增多。我们正积极争取,请国家主管部门与香港特区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推动跨境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机制和举措。同时,在前海范围内加大举办两地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成果转化交易活动及相关人才培训的力度,探索在前海建立跨境知识产权保护和合作体系,保障科技创新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不断深化深港跨境融资合作


  金融业是前海发展重中之重,2012年国务院批复前海22条政策,明确赋予“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的功能定位。随着2015年国家批复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叠加深港服务业和自贸区政策后,深港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入推进,两地境内外融资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业务迅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累计备案金额已过千亿元,提款金额超365亿元。由前海银行机构向境外贷出的跨境人民币贷款达成意向协议102亿元,标志着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率先实现了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双向打通。二是跨境人民币债券取得突破。自2015年前海金控在香港成功发行1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后,招商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又成功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了人民币短期融资券,形成前海区内企业及其境外母公司跨境双向发债示范效应。三是跨国公司外汇资金池业务取得进展。2016年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先后启动前海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和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试点,为“走出去”中资企业、跨国公司全球资金集中运营和跨境结算创造条件、降低了申请门槛。截至目前,已有9家跨国企业开展的跨境资金池业务约13亿元人民币,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四是双“Q”稳步有序推进。前海先行先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QFLP)和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IE)。截至2016年底,QFLP试点管理企业已达118家,基金20家,合计注册资本(认缴资本)270.5亿元人民币。在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IE)方面,目前已有41家企业获得了QDIE试点资格,累计备案35家境外投资主体。五是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有序推进。2015年3月前海率先获得了国家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至目前,前海企业办理了20多笔外债试点业务的登记手续,签约金额10.6亿美元,平均融资成本较以往低1-2个百分点。六是在CEPA框架下放宽准入条件集聚创新机构。前海微众银行是全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台湾玉山银行是前海第一家外资法人银行,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是首家CEPA框架下落户前海的消费金融公司,恒生银行申请的合资基金公司正式获批,前海再保险公司是落户前海的首家再保险公司,前海再保险股份公司已获得保监会批复。七是大型基金落户前海。前海母基金落户前海,总规模215亿元人民币,为国内最大商业化募集母基金。总规模2000亿元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也于2016年落户前海。八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金融及类金融企业加速集聚,截至2016年底,前海金融及金融配套服务机构达5万家,占全部入区企业一半左右,比年初增加2.9万家,金融集聚效应明显,金融机构的快速集聚发展为深港两地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三、香港高质量创新成果在深产业化


  深港青年创新创业方面。为实现深港科研成果、技术转移至产业发展,深圳前海管理局联合深圳青联、香港青协共同发起建设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于2014年12月7日正式运营。梦工场园区占地面积5.8万平米,建筑面积2.7万平米,可为创业团队提供拎包入住的办公环境,叠加覆盖深圳、南山、前海各类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截至2016年底,梦工场培育扶持的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共计172家,其中77家由港澳青年创建或参与,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77家,占45%;智能硬件行业52家,占30%;文化创意领域17家,占10%;其他专业服务领域26家,占10%。涌现出一批优秀团队,例如:香港秀秒科技团队去年拿到1000万元融资,并获得中国新媒体大赛华南赛区冠军;香港云端容灾团队获得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行业赛冠军,拿到天使轮投资258万元;蜂巢网络团队获得Master of Code香港赛区冠军。梦工场初步实现了深港科技合作成果的转化,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深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


  与香港科技园合作孵化高科技公司。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与香港科技园公司的合作,建立了一套有利深港两地共同发展的创新创业合作机制。每年的全国双创周,深圳都邀请香港科技园公司组织其孵化的创新型企业参展,提供一个深港寻找充分合作的机会。同时,借助每年深创赛的举行,通过邀请香港科技园公司组织香港创新团队参赛,筛选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香港参赛项目来深产业化。比如,香港科大毕业的汪滔将先进的小型无人机技术来深产业化,其创办的大疆无人机创造了产值8年增长1万倍的神话,去年突破100亿元。


  四、与香港合作共同为双创企业打造全球销售网络


  今年4月13日,我委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在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上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就推动深港两地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协助初创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促进跨境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交易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未来,我们将依靠香港贸易发展局在全球的资源网络,帮助深圳双创企业走出国门,加快培育一大批跨国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


  2017年1月3日,《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继前海之后,落马洲河套地区将成为深港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这不仅对深港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突破挑战,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更是一次互利共赢的新机遇。未来,深圳、香港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建设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河套地区为突破,将深港边界地区的保税区(皇岗口岸附近约3平方公里)和河套地区连片建设成为两地创新要素无缝对接的特定区域,打造深港创新走廊,试行人、财、物的自由流通。充分发挥深港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在河套地区布局国家级科研平台、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等学府的国际化校区,并适用香港的税收、签证、进出口等政策优势,推动跨越式发展。加快推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成为深港合作的战略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高端新引擎。


  2017年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香港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深港两地合作赢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下一步,深港将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为重要契机,共同开发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联手打造深港创新走廊和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热切关注与鼎力支持。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17年7月18日


  (联系人:陈望远,电话:881034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