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人大建议答复函公开文稿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关于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968号建议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25-10-29 A-A+ 视力保护色:

尊敬的江汉、刘小腊、周剑明、张珂、朱秀兰、杨志华、王亚莉、胡春华、花蕴、谢永林、邱铨、颜杰、马健代表:

  《关于深圳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如何继续保持创新活力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就建议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敏捷治理体系”的建议

  (一)优化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方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质增效。一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重点产业研发计划、市科技重大专项。制定《深圳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经市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锻造一批“杀手锏”技术,研发一批重大战略产品。根据《管理办法》,项目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广泛收集项目建议、项目建议评审、项目申请指南编制及发布、项目申请、项目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立项及签订任务书等环节。二是提升项目组织实施效率效益。加快政策兑现进度,制定《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操作规程(试行)》及流程图,明确项目建议征集、形式审查、社会公示等重点环节的实施周期及时限要求,尽可能压缩项目立项周期。

  (二)加大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力度,加快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坚持需求导向、应用牵引,一体化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授权运营。一是推动公共数据依法合规开放。夯实公共数据分类分级、“一数一源一标准”治理和资源登记等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政策制度体系,出台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推动公共数据依法合规开放,在安全可控环境下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资源融合利用。加快推进政府和公共管理领域知识语料建设,打造公共语料库和高质量数据集。二是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印发《深圳市“数据要素×”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6年)》,推动构建科学数据资源体系,深入挖掘文献、专利等各类科学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AI for Science产品,制作产业图谱助力科技决策,探索建设科学数据中心等多项重点举措,推动数据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比如,加快开展“数据要素×卫生健康”行动,重点推进医疗各领域场景应用,持续推动数据资源高质量供给和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并积极探索以数据回流、可信数据空间、合作授权等多种方式开展市区公共数据合作开发利用。

  (三)切实规范异地公安机关来深执法办案,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一是完善制度指引,切实规范异地公安机关来深执法办案。先后制定《深圳市公安局刑事办案协作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明确开展办案协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规范异地公安机关在深涉企业办案协作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接受异地公安机关办案协作申请的通知》等系列制度文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对接、异常处理、信息报告等事项,特别是为避免异地公安机关过度采取强制、侦查措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掌控等环节全流程管控,实行双向告知、指令单、民警协作、全程执法记录仪、嫌疑人必须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等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异地办案协作活动。二是依法从严从细审查,明确协外工作审批流程。对异地公安机关办案协作事项依法严格审查,对违规办案的一律依法制止并报请上级协调处置,明确要求执行或者代为执行传唤、拘传、拘留、逮捕、讯问10人以上,开展或者代为开展查封、扣押、冻结财物折合人民币1000万以上,或者冻结银行账户50个以上,需报市局相关内设机构批准后协助执行;执行或者代为执行传唤、拘传、拘留、逮捕、讯问30人以上,开展或者代为开展查封、扣押、冻结财物折合人民币1亿元以上,或者冻结银行账户200个以上,需报市局批准后协助执行。

  二、针对“打造中小微企业‘热带雨林’生态”的建议

  (一)多形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一是加大对企业研发支持力度。推动政策、资金等创新资源更多布局在企业,市级财政科技研发资金超六成投向企业需求。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24年全市3.7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金额达到3798亿元,同比增长11.4%,金额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市企业R&D经费投入2085.78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3.3%,创新主体地位持续稳固。二是推动创新企业梯队成型成势。既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又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开天辟地的创新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业户不断涌现,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年增加6000多家,2024年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年增加990家,2024年达1025家、居全国城市第二。深圳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年增长458.8%,2024年达95家、居全国城市第二。三是支持企业低成本使用人工智能服务资源。实施“训力券”“模型券”“语料券”政策,每年发放5亿元“训力券”、1亿元“模型券”、5000万元“语料券”。印发《深圳市训力券实施方案》,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租用智能算力开展大模型训练、推理,元戎启行、逐际动力、云天励飞等近40家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获首批“训力券”支持,总额度近2亿元。

  (二)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长期性难题。一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积极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全面推广知识产权质押无纸化登记办理试点,发布质押融资服务手册,推动专利权质押登记办理时限从5日压缩至2日,助力更多中小企业“知产”变“资产”,2024年深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504.21亿元,登记笔数1886笔,登记金额连续五年全省第一;质押融资登记金额在2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贷款项目数达1617个,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中位列第一。二是健全融资风险分担补偿体系。设立总规模50亿元科技小微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试点推出研发费用、专利侵权损失等科技保险产品,为1.2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科技保险保费收入2.94亿元,提供风险保障7736亿元。三是依托公共数据完善征信体系。归集37个公共部门33亿条数据,推出“科技初创通”征信产品,为约2万家科技初创企业生成“第一张画像”,服务100多家企业获得授信超3亿元。

  (三)发挥政府采购与政府国企应用场景优势,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是政府采购活动提高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比例。发布《深圳市2025-2026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明确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通过预留采购份额、价格扣除优惠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深圳市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200万元(含)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含)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70%。二是创新推出政府采购订单融资政策。推出政府采购订单融资改革,以政府采购合同的信用价值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增信。截至2025年一季度,深圳市政府采购订单融资发展势头强劲,共计发放融资贷款5亿元,同比增长翻倍。其中,中小企业融资占比达88%,实现对中小企业“精准滴灌”。三是推动更多应用场景开放。深入开展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积极开展“我帮企业搭场景”专项行动,在先进制造、低空经济、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领域开拓一批应用场景,累计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将政务服务系统接入DeepSeek系列大模型,上线运行“深小 i”AI 政务助手。推动政府部门和国企主动开放市政环卫、应急救援、大模型辅助医疗、医疗康养等应用场景,加速场景供需匹配,助力企业研发产品、迭代技术、验证性能。

  三、针对“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倍增工程”的建议

  (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牵头探索重大科技专项深圳路径。一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央地协同。与科技部联合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等专项,支持创新主体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超1200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配套资助超30亿元。实施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印发《深圳市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支持符合深圳市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需求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后续研究和产业化,引进140多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落地深圳。二是支持企业牵头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攻关,以“业主制”“项目经理人制”“揭榜挂帅制”实施一批“重研”规划科技攻关项目。2023年以来,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与空天等重点领域每年布局10个以上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技术攻关项目500多个,助力企业加速推进核心技术的攻关进程。三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组织方式。创新采用项目经理人制、揭榜挂帅制、业主制、包干制等组织实施方式,由企业自主定技术路线、全流程管理项目,政府负责配套和服务。比如,以“业主制”实施工业软件、数字孪生城市专项;以项目经理人制实施低空经济专项;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与重投集团实施政企联动专项。

  (二)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依托深港高水平市场化、国际化及科技产业互补优势,推动各类科技和产业要素在河套深圳园区加速集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累计推进和落地高端科创项目超200个,聚集了8家世界500强研发中心、10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1.5万余名科研人才。一是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福田实验室正式落地河套,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生命科学与能源材料创新研究院(MILES)、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等高水平科研机构集中揭牌,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支持香港高校和重点科研主体拓展发展空间。整合原有港校资源,设立港大、港科大、港中文、港城大、港理工等5所香港世界百强高校的河套研究院,新开展时空智能与可靠性数据分析理论研究等3个科研项目、累计达13个。三是打造国际一流的中试转化服务平台。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建成特种具身机器人、化合物光芯片、智能化自动化药物发现、智慧医疗机器人概念验证等4个中试服务平台并面向行业开放共享;广东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成像器件中试平台启动建设,将填补深圳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三)加快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扩大协同范围、提升创新效能。一是推动建设创新联合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打通产业链堵点卡点。比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细则》,积极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采用“企业+联盟”方式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深圳高质量建设了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国家分子药物创新中心等6家国家级创新中心。二是支持产学研开展协同攻关。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和我市具有较强技术发展优势领域进行“链式布局”,支持由科技领军企业、细分领域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业上下游、产学研科研机构,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快产业链技术创新升级。2024年立项269个,其中创新联合体承担的258个,占比达95.9%。

  四、针对“构建全球人才‘强磁场’系统”的建议

  (一)落实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一是面向全球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聚焦战略必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关键领域,坚持“引凤筑巢”和“筑巢引凤”相结合,千方百计引进能够引领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顶尖人才,比如引进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助力深圳孕育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空间。实施海外引才、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项目,明确不把职称、学历、头衔、奖项等作为限制性评价依据,因地制宜通过资格认定、自主评价、专家举荐、个人自荐、定向配额、竞赛选拔等多种方式,遴选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二是深化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制定《深圳市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以“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为着力点,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二)完善人才创新发展环境,深化拓展宽领域多层次人才合作交流格局。一是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全力做好各类人才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深梦扬帆”“深梦启航”计划,对来深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15天免费住宿,对来深就业创业的人才想方设法提供一张床、一间房,甚至一套房等服务。建立从博士(后)到优秀青年、杰出青年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全周期支持机制。率先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积极提升外籍人才来华工作便利度。上线“鹏城优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让人才在深圳生活更舒心、工作更愉快、人生价值得到更好体现。目前,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超700万,各类高层次人才2.6万,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46.1万人年,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二是深化国际人才协同创新合作,成功举办全球创新人才论坛、西丽湖论坛、光明科学城论坛、“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等高水平创新交流活动。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启动“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邀请全球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在校学生、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与深圳合作创新创业。

  下一步,市科技创新局将继续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梳理工作体系和完善制度机制,着力建设最系统完备、最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推动深圳继续保持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

  特此致函。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2025年5月23日

  (联系人及电话:严稳定,881025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