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人大建议答复函公开文稿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关于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506号建议分办意见的函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25-10-29 A-A+ 视力保护色:

尊敬的杜量衡等10位人大代表:

  《关于大力发展特种无人机产业,全面提升城市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就建议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无人机应急救援总体情况

  我国无人机应急救援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高层消防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80亿元逐步增至2023年的202亿元。消防救援无人机产品功能品类主要包括:系留水带、系留泡沫、自载灭火剂、玻璃破拆、火情侦查、物资投送、辅助救援等。

  我市应急救援无人机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卓翼智能、联合飞机、大疆创新、科卫泰、慧明捷等。我市具备较完整的无人机整机制造产业链,在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例如,卓翼智能采用智能飞控算法,可通过喷管反方向的动力补偿技术,抵消灭火剂喷射产生的后坐力,实现灭火作业中的动态平衡,确保空中作业的稳定性;大疆创新无人机通过定制任务载荷,能够实现精准航线规划、红外热成像、物资抛投、激光雷达与AI分析、可见光与红外融合等功能,服务于能源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正如人大代表建议所述,深圳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现有应急救援机制和无人机难以实现突发重大灾害和事故的高效救援。深圳市无人机应急救援实战引领不足,应用场景缺乏持续攻关。目前无人机用于消防救援实战总体上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关键问题尚待解决,缺乏针对典型救援场景的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二是龙头企业少,产业链协同效应薄弱。目前,除联合飞机、卓翼智能等企业,国内消防救援无人机领域一线企业多在外省市,我市未能充分发挥“低空第一城”的优势,在消防救援无人机领域仍缺乏具备强大生态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三是未掌握核心技术,产品标准化程度不足。部分关键技术仍依赖外部供给或尚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产品标准化程度不足。无人机应急救援抗干扰能力、多机协同通信稳定性等核心技术仍需突破。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根据《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相关实施方案要求,我局积极为无人机应急救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协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从企业引育、创新激励、人才汇聚、载体建设等方面,支持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优质企业,强化重点企业创新赋能,完善高端人才保障机制,支持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重点产业研发计划,围绕低空经济和安全应急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成立“创新联合体”,集中多方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立体化无人装备协同智能救援技术、灭火救援机器人与监控智能分析、城市超高层火灾救援技术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在低空经济科技重大专项中,加强国产自主可控无人机物流智能运载平台、数字孪生城市低空环境仿真、低空通信组网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智能无人机应急救援技术发展。以项目经理人制方式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李世鹏院士团队推进低空经济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大力推进建设低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网融合体系,开展智能融合低空系统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探索设立空天产业基金,重点投向低空经济技术领域,构建“产业+资本”双平台发展模式,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发展,力争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一是推动重点创新平台的协同攻关。积极支持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城市灾害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创新平台与企业协同合作,搭建资源共享与技术交流桥梁,促进无人机应急救援技术研发、数据共享、场景应用等方面深度融合,推动无人机在灾害监测预警、物资投放、被困人员搜索定位等应急场景中的应用。二是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高校,联合大疆创新、道通智能、联合飞机等行业龙头企业,围绕无人机视觉下高层建筑全域位移感知、无人机救援低空复杂环境视觉与雷达系统融合感知、自主导航与多维感知等方面加强攻关。三是强化关键核心突破。支持中国矿业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和联合飞机等,开展“超高层建筑火灾无人机救援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研发,重点突破火灾采集识别率、烟火识别速度、视频结构化速度、多模态单兵通讯装备系统、无人机可搭载喷射系统、破玻璃系统、综合抗风能力、无人机悬停作业、无人机集群飞控系统集群等技术问题。支持亚太卫星宽带通讯(深圳)有限公司开展“天空地一体化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研究,重点突破多源数据融合、智能火情识别、动态风险评估及精准应急救援等关键技术,相关成果已在深圳罗田森林公园完成应用示范,提升了森林防火智能化水平。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开展“无人机+人工智能森林火灾智能防控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研究,围绕灾情预测时效性、监测反应速度和灾后评估精度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研发长距离通信无人机系统,大幅提升火灾预测准确率。四是扎实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构建“技术研发—产品测试—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无人机应急救援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安全应急专题列为重点产业研发计划重点支持方向,为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技术攻关、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积极配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对适航取证、首台套设备推广等环节给予支持,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搭建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全国各地的科研团队、高校以及科技企业参与活动,挖掘创新项目,推动技术革新。

  (三)协同做好无人机灭火测试和实战验证。积极配合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和市城安院等单位,组织开展无人机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测试,吸引全国63家企业报名参加,协同邀请消防应急救援、无人机技术、建筑安全等领域权威专家参与测试方案制定、场景设置及数据分析,确保测试科学性和结果可靠性,为实战化列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强化统筹谋划。根据《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要求,在产业融合发展、空间支持、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消防救援无人机产业链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支持力度。

  (二)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围绕消防救援无人机“水电管缆一体化集成”“多源扰动抗干扰控制”“多机协同灭火”等共性问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联合攻关,力争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装备短板。充分利用鹏城实验室、深圳超算中心等算力资源,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研发团队,整合气象、地理、航空、应急等技术,开展无人机消防救援在火灾监测预警、火情侦察、物资投送、灭火作业以及通信中继等方面的技术攻关。

  (三)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实战应用示范。支持无人机消防救援创新主体,围绕超高层建筑火灾、森林火灾等灾害救援需求,开展实战模拟测试。细化风险监测、灾情侦察、灭火救援、三维建模、物资抛送等应急救援实战内容,打造可靠实用的战法体系。协同推进实验测试基地和国家级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建设。搭建不同尺度、不同载重机型、不同实战环境的试飞测试平台。借助高交会、应急科技展览会等平台,搭建无人机应急救援成果交易桥梁,助力企业精准对接客户和投资机构,加速无人机应急救援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四)进一步开展创新合作交流。大力支持科研院校和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双向流动。促进科研数据、实验设备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鼓励科研院校和龙头骨干企业申报科技部、工信部、应急部等国家部委研发项目。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加强与香港、澳门地区高校交流合作,努力实现无人机救援领域的合作共赢。

  特此致函。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2025年5月15日

  (联系人:吴婷婷,电话:8812885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