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13 气候行动”为何而来?
全球所有国家都已亲身体会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上升,比1990年水平增加了超过50%。此外,全球变暖正对我们的气候系统造成长远影响。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那么气候变化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每年,地震、海啸、热带气旋及洪水带来数千亿美元的损失。每年,灾害管理方面的投资就高达60亿美元。目标13旨在到2020年,每年募集1000亿美元资金,满足发展中国家需要,减缓气候相关的灾害。
增强内陆国家及岛国等易受影响地区的抵御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必须致力于提高公众意识,将能力建设措施纳入国家政策和战略。只要有坚定的政治意愿并采取技术措施,我们仍有可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摄氏度以内,这需要采取紧急集体行动。
目前,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因经济和人口增长引发的气候变化正在广泛影响各大洲、各国的人类和自然系统。由于大气和海洋升温,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预计21世纪地表温度将上升;如不采取行动,本世纪的升幅可能超过3摄氏度。
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脱贫,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棘手问题。拿出负担得起、可升级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将确保过去几十年的取得的进展不会因气候变化而停滞,并确保各国经济的健康和复原力。
许多国家已开始执行国家和地方减少灾害风险战略。2014 年至 2015 年, 大多数提供报告的国家表示,环境影响评估、保护区立法、气候变化适 应项目和方案以及统筹规划在减少潜在风险因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SDG13 气候行动”的远大计划
●加强各国抵御和适应气候相关的灾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将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纳入国家政策、战略和规划;
●加强气候变化减缓、适应、减少影响和早期预警等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加强人员和机构在此方面的能力;
●发达国家履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承诺,即到2020年每年从各种渠道共同筹资1000亿美元,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帮助其切实开展减缓行动,提高履约的透明度,并尽快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使其全面投入运行;
●促进在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建立增强能力的机制,帮助其进行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有效规划和管理,包括重点关注妇女、青年、地方社区和边缘化社区。
“SDG13 气候行动”的重要作用
人类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威胁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地球的未来。通过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可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可持续的世界。
恶劣天气和海平面上 升影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所有人民及其财产。无论你是菲律宾的小农户还是伦敦的商业人士,气候变化会影响到每个人,特别是对于穷人、弱势人群,以及诸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边缘化群体而言。
如果不加以抑制,那么气候变化问题将使过去几年取得的大多数发展成果付诸东流。气候变化还可能加剧当前引发冲突的各种威胁,如食物和饮用水短缺等,这些我们已经目睹了。置若罔闻将比立即采取行动造成更大的损失,后者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气候复原能力的同时还能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实现更加繁荣和更美好生活。
UNLEASH与“SDG13 气候行动”
关于“气候行动”,在前两届的UNLEASH中我们也有看到一些解决方案。
Reco2是丹麦提出的解决方案,Reco2的技术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基化合物提供了可能性。通过这种方式,二氧化碳被回收成二氧化碳中性化合物,然后销往全球市场。Reco2目标是与工厂、发电厂和大型总公司合作,因为这些公司排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Reco2通过回收他们的二氧化碳,帮助他们节省了购买排放配额成本,而目前配额成本的价格正在上涨。
当“SDG13 气候行动”遇上深圳
应对气候变化,深圳在行动。
绿色引擎,强劲搏动。2018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增加值为9155.18亿元,其中,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为990.73亿元,同比增加11.7%。“深圳蓝”“深圳绿”已经成为我市新名片之一。
瞄准绿色发展,深圳将大力发展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承载经济社会发展。
在深圳,无论是乘坐公交车出行,还是搭乘出租车,都将踏上一段低碳、零排放的“绿色之旅”。据悉,深圳已推广新能源公交车超过1.6万辆,实现公交出行100%新能源化。
2018年底,已经将营运中的燃油出租车全部强制退出营运,并且规定新增网约车必须为新能源汽车,计划在2020年实现网约车市场100%新能源化。
这只是深圳在绿色低碳产业布局的一部分。在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能源消耗强度持续降低,实现了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的“双提升”。2018年,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分别下降4.21%、6.1%、8.5%;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继续处于国内城市领先水平。
深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加速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出台了《深圳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深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愈发完备。
目前,全市绿色低碳产业专项资金扶持类型主要包括事前扶持、事中事后扶持以及市场化融资扶持等,最高资金支持达3000万元。扶持方式包括了直接补助、股权资助、产业化融资贴息、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及设备融资租赁等。
产业的发展,除了资金的扶持外,打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同样重要。接下来,深圳将支持、培育和引进节能环保产业链条关键环节缺失的项目,采取优先保障项目用地、补助、贴息等多元化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
当前需要拿出负担得起、可升级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来使国家跨越成为更加清洁和更富有弹性的经济体。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改用可再生能源,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排放、提高适应性,变化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
然而,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不受国界限制,因此需要在国际层面上加强协调,寻求解决方案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体迈进。
系统化的了解之后,期待在UNLEASH2019如火如荼的思维碰撞中,发现关于SDG13气候行动,更广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