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要闻

深圳荣获16项国家科技奖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17-01-10 A-A+ 视力保护色: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闻坤)昨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揭晓,由19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16个项目获奖。深圳所获奖项涵盖国家科技奖三大奖种,实现两项零的突破,获奖总量为历史第二,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深圳获奖项目涵盖三大奖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从获奖名单看到,深圳首次由本土科研机构主持的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首次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企业参与协同创新效果显著、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主持、北京大学参与攻关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项目,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我市科研机构主持的项目在该奖项中实现零的突破。

  华为、中兴、宇龙三家深企参与攻关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也是深圳首次荣获该奖。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技术发明奖体现了获奖单位和完成人的原始创新能力,我市获该奖项的3个项目包括: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袁建成、马亚平、刘建参与完成的“多肽化学修饰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多肽新药创制中的应用”、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裴小明参与完成的“多界面光-热耦合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甘玉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何均宏参与完成的“支持服务创新的可扩展路由交换关键技术、系统及产业化应用”。

  纵观深圳历年获奖名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获奖“富矿”。深圳今年获奖项目中,有7个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约占获奖总数的44%,表明深圳重点推动的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突出的优势。其余获奖项目覆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资源环境、土木工程、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也折射出深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下,传统产业在不断进步。

  深圳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余10个项目包括: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参与完成的“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勘探重大突破”;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用于集成系统和功率管理的多层次系统芯片低功耗设计技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源智人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环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新一代立体视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性能系列化网络设备研制与应用”、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大跨空间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中国脑卒中精准预防策略的转化应用”、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参与完成的“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深圳获奖名单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深企尤其是众多知名企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16个获奖项目中企业联合攻关的就有15个,占总数94%,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其中,华为连续第10年荣获国家科技奖。

  本次获奖项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深企善用“外脑”。与深企合作获奖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国内高校,还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10家医院和科研单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