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学成委员:
您在市政协提出的第20150239号《关于赋予“深圳虚拟大学园”新使命、新责任 推动深圳有质量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案已收悉。经我委认真研究,于11月23日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对提案进行认真讨论,并结合深圳虚拟大学园创新创业工作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建议很有见地,对推进深圳虚拟大学园创新创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深圳虚拟大学园于1999年成立,是深圳一项极富远见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创举。经过16年的发展,虚拟大学园已汇聚57所成员院校,建立事业单位建制、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47家。设立研发机构240家;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4万人;国家大学科技园用地面积26.5万m2,已建成12家产业化基地,建成面积35万m2;累计孵化企业967家。突破地域限制,将异地教育资源与深圳体制机制优势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使成员院校的有效资源、有效人才,在深圳的有效环境下形成有效贡献,形成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当前在全国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提升院校的聚集规模和发展能级,突出大学技术转移和大众创业,有效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实现新常态下的市校共赢,成为深圳虚拟大学园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本提案对大学园创新创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深圳虚拟大学园创新创业工作的基础和做法
(一)深圳虚拟大学园具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和坚实基础
深圳高科技产业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典范,这里有很好的创新环境,具有突出的产业链优势,并聚集了大批创新型企业。深圳虚拟大学园作为国家级的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积极落实国务院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依托虚拟大学园成员院校科技与教育资源,聚集创新要素,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建成了从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苗圃到孵化器以及专业园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众创空间载体,孵化出云洲(无人船)等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形成了以伞螺旋、创业魔法学院、创客基地等众创空间合作伙伴为代表,以天使投资、股权投资、公共技术服务、创业导师为核心的创业服务体系,初步建成集成果转化、公共研发、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院校孵化集群。
(二)深圳虚拟大学园为搭建众创空间提供空间保障
深圳虚拟大学园57所成员院校中有16所在深建设产学研基地,建筑总面积将达50万㎡,已有12家产学研基地大楼投入使用,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北京理工大学创新中心大楼已经封顶,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在开工建设。虚拟大学园产业化综合大楼已投入使用,这些为虚拟大学园众创空间提供了集空间、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强大保障。
(三)深圳虚拟大学园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政策支持
当前,深圳正处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关键时期,需要一批顶尖大学不断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今年11月,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同意深圳虚拟大学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批复”文件,获准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标志着深圳虚拟大学园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深圳市创新委出台了科技创新券,鼓励支持创客、支持小微企业,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虚拟大学园已有25家成员院校的深圳研究院获得了服务机构入库的资格。
深圳虚拟大学园在政府和院校共同支持下,根植于深圳特区、毗邻港澳、服务周边、辐射全国,不断成长壮大,正在成长为一个在我国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科技园园区,成为深圳市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迫切需要政府赋予“深圳虚拟大学园”新使命、新责任 推动深圳有质量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体理由如居委员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三、深圳虚拟大学园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探讨
深圳虚拟大学园众创空间依托深圳虚拟大学园成员院校科技与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实现深圳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为深圳市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多方协同创新探索出一个新模式和新路径,还有待于市校的投入和对深圳虚拟大学园创新创业建设、管理模式的探索。初步考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调研需求,明确规划
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结合深圳创新创业特色和需求,由专家、企业人士和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规划小组,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牵引,明确创新创业建设的方向和思路。突出技术转移和创业重点,规划建设涵盖研发平台、投资孵化、创新基地、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具有深圳虚拟大学园创新创业的平台。
(二)探索新机制,互动双赢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深圳需求和院校实际情况,由相关部门与院校合作,依托院校,政府出资建设,探索制定平台的管理办法,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市场化运行,推动实用创新与创业,整合校内知识转移团队架构,筹办多项活动以建立创业文化,形成一个开放、融合、创新的深圳虚拟大学园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再次感谢您对深圳虚拟大学园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宝贵建议。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15年11月28日
(联系人:钟赟,电话:2655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