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已归档专栏 > 专题专栏 > 2016年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人大建议答复函公开文稿



2018年09月11日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150461号建议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10-31 A-A+ 视力保护色:



  尊敬的陈亚妹等26位人大代表:


  你们在市第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交的第20150461号建议《关于加大市级资源倾斜使原特区外高新园区高速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委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经过我委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园区发展情况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涵盖了原特区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高新园区,目前以行政区(新区)为单位划分为福田园区、罗湖园区、南山园区、盐田园区、宝安园区、龙岗园区、光明园区、坪山园区、龙华园区和大鹏园区等十个园区。


  示范区发展总体呈现出“双核驱动、多点支撑”的组团式结构:以大沙河创新走廊连接的深圳湾、留仙洞、大学城等园区为基础,形成知识技术创新驱动核;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基础,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创新驱动核;以光明、观澜、宝龙、坪山等园区为基础,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出口加工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福田、罗湖、南山等园区为基础,建设福田CBD基地、罗湖国际消费中心总部基地、后海总部基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以宝安、龙华、龙岗等园区为基础,建设航空城、华为科技城、国际低碳城。各组团紧密关联、协同发展,逐步形成发展有序、功能互补的“一区十园”空间格局。


  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内现状以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面积364平方公里,占示范区总面积的91%,农用地18平方公里,占示范区总面积的5%,未利用地15平方公里,占示范区总面积的4%。示范区建设用地产出率为15.15亿元/平方公里,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但与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原特区外高新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正如代表们所指出的那样,原特区内外各高新园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大,呈现明显的二元化态势:


  (一)产业集聚度不高,空间布局有待整合。原特区外高新园区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表现出产业用地布局分散、产业空间与居住和公共配套交错混杂的特征,不利于产业、城市功能整体协调发展。


  (二)土地资源约束趋紧,存量挖潜有待加强。我市土地资源日益趋紧,增量用地潜力极小,外延式产业发展道路已经完全走不通。原特区内各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约为原特区外园区的8-9倍,未来在特区一体化政策引导下原特区外园区将主要着眼于存量空间挖潜,走高效集约节约发展道路。


  (三)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城市功能有待完善。一直以来,我市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过高,尤其是原特区外部分园区产业用地挤占了居住和公共设施建设空间,引发局部地区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


  三、下一步充分利用市级资源加快高新园区发展的做法


  我市高度重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出台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颁布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2015-2020年)》,以加快原特区外高新园区的发展步伐、尽快消除原特区内外园区二元化瓶颈。利用我市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原特区外高新园区所在行政区(新区)、街道和园区管理机构应加强与市规划国土、交通、建设、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市财政资金加大对原特区外高新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力度,高标准修建道路、公共交通、公园绿地、医院、社康中心、中小学校、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地、餐厅、超市便利店等,缩小与原特区内高新园区的发展差距,提升园区的城市综合功能和配套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我委及有关产业主管部门将依据原特区外园区现有产业基础、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逐步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管理机制,分区分类引导创新龙头企业入驻、优势主导产业集聚、产业竞争力提升,推进园区由外延式开发向内涵式挖潜转变。逐步推进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发展模式,以高新区北区为试点,以产业优化升级为核心动力,推动产业空间内部工作、居住、休闲、交通、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和谐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探索世界水平新一代科技园区。


  一直以来,我委高度重视在原特区外高新园区优先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运用市财政各类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及产业项目。近年来,原特区外高新园区内创新载体、公共平台和企业项目获得我委资助的数量和力度均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受资助项目逐渐发挥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下一步我委将一如既往地重点支持特区外高新区公共平台和企业项目的发展。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关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15年9月10日


  (联系人:赵大治,电话:8810398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