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一个全新的“绿色时代”即将到来。
“深圳蓝”“深圳绿”,早已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它的背后,是深圳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目前,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绿色“种子”在各领域开花结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绘就了亮丽底色。
为深圳经济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日前,深圳市盐田区小梅沙片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正式通过生态环境部评审,是深圳首个且唯一一个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的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滨海旅游度假区EOD模式项目,将推动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文旅产业开发一体化实施、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生态价值实现与整体价值提升。
小梅沙改造是深圳绿色发展的缩影。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深圳始终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将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的布局同生态环境的优化治理相结合。
绿色已成深圳经济的“原色”。2022年,深圳工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万亿元,首次成为国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双第一”城市,且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分别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1/8和1/5,万元GDP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处于全国大中城市最低水平。同时,2022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3万亿元、占GDP比重突破4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稳居全国首位。
绿色动能澎湃,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愈发重要,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正不断优化。目前,深圳清洁电源装机占比约78.3%,构建核电、气电、清洁煤电、可再生能源互补的韧性能源结构,通过国内首个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打造国内首个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全量接入全市充电桩、储能基站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1200个光伏站、储能示范站以及V2G(车网互动)站。
交通领域,深圳绿色低碳交通格局逐步形成。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6万辆,建成充电桩超过19万个,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100%实现纯电动化,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建筑领域,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建民用和工业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总面积达1.47亿平方米,建设规模和占比稳居全国前列。
创新路径探索“深圳经验”
发布全国首个完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探索沙滩、海洋和红树林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作为中国市域最小的超大型城市,深圳不断突破传统体制束缚,创新特大城市“两山”转化路径,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大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深圳先行先试打造横跨产业结构调整、考核机制创新、监测手段升级、区域协同联控四大板块的大气污染治理深圳样板,PM2.5年均浓度降至16微克/立方米,稳居国内超大城市第一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双提升。
推窗见绿,开门入园,这在深圳正逐渐成为现实。深圳前瞻性规划“带状多中心组团结构”的城市框架,奠定深圳集约高效、弹性友好的宜居本底,最大限度保障城市与自然共融共生。
深圳率先进入城市开发建设加速时期,将近50%的市域面积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打造山海连城绿美深圳新格局,深圳森林面积77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9.2%,拥有自然保护地27个,总面积约8.1万公顷,建成各类公园1260个,各类步道3119公里,花景道路60条,花漾街区222个,形成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生态游憩网络。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围绕党中央赋予的可持续发展先锋定位,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推向深入,更加精准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深圳经验”。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