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公众参与 > 民生实事 > 专题专栏人口与健康

在深打造国际一流 脑科学产学研平台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15-11-13 A-A+ 视力保护色:

怎么建立有效的保护方案预防开颅手术可能给脑疾病患者造成的语言能力丧失?如何设计出最适合中国脑疾病患者的语言康复方案?

这些业界棘手的技术难题,正是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谭力海带领的脑疾病与语言功能保护团队研究的课题。不久前,这一团队成为深圳市新增的18个“孔雀团队”之一,未来5年将接受共计3000万元的科研资金支持。

15载科研成果颠覆西方理论

虽然是“孔雀团队”的新成员,脑疾病与语言功能保护团队却已经拥有15年的科研积淀。

团队带头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谭力海,是973项目“中国语言相关脑功能区与语言障碍的关键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曾任首批境外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的香港 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5年,刚在港大取得语言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他,到美国匹兹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接触到了当时最前沿的功能脑成 像技术,也因此结识了日后“孔雀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被誉为“功能脑成像技术之父”的Peter Fox。1999年,谭力海回到港大工作,经过15载的潜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揭示大脑中文语言功能区的原创性成果,创立了大脑语言中枢的“文化特异性理 论”。这些成果先后得到包括哈佛医学院在内的国内外十几家脑成像和脑外科实验室发表的实验结果的支持,被学术界同仁广泛认同。

然而,国内神经外科医生仍沿用西方学者过去100多年对西方语言的研究成果设计脑疾病开颅手术。据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近年对数千例进行左脑颅脑手术的脑疾病 患者的观察,超过7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失语症。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0%的脑瘫儿童存在语言障碍,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仅为20%。面对这 些事实,谭力海萌生了组建一支在国际脑疾病与语言功能保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团队的想法。

“孔雀计划”为团队建设注入强心剂

作为一个神经科学、神经外科学、康复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子遗传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研究领域,脑疾病与语言功能保护研究需要跨学科的智力支持,以及大笔科研资金和设备投入。但在当时,这些条件尚不成熟,谭力海不得不搁置建团队的想法。

2014年,深圳大学向当时已是港大终身教授的谭力海伸出橄榄枝。“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建一支团队。” 他没想到的是,深圳大学很快给出了肯定答复,承诺他能够聘请5名团队成员,此外还专门购置了一台核磁共振设备,并且提供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办公空间, 给予最大的支持。当时,国内还有不少高校和研究院也试图联系他,他都一一回绝,坚定地加入了深圳大学。

今年3月,已具雏形的脑疾病与语言功能保护团队递交了“孔雀计划”的申请书。“从初期筹建到后期运作,我们很幸运地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不仅在资金上给 予了极大帮助,还有一些政策保障。”11月,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确认以“孔雀计划团队”引进谭力海带领的脑疾病与语言功能保护团队,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无疑为整支团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目前,谭力海已组建起一支强大且充满活力的团队。他告诉记者,知识结构的互补非常重要,团队中除了长期从事大脑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优秀学者,还有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专家。这支让他骄傲不已的团队包括3名院士顾问、8名核心成员、4名参与人员,及20名博士后、研究生。

产学研一体化打造国际领先脑科学平台

“明年,我们就能向深圳20家医院提供个性化的诊断技术指导,后年会远程推广到全国200家医院。” 谭力海介绍,团队将研发出临床上适于诊断我国各年龄段脑疾病患者大脑语言功能区的技术,设计有效的术中语言区功能的保护方案和语言康复方案,同时创建一个 语言功能区测查技术开放平台,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学习和训练机会,造福数以千万计的脑疾病患者,减轻脑疾病患者语言能力丧失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负担。

除了巨大的社会公益效益,这支“孔雀团队”还将为深圳神经科学产学研一体化添砖加瓦。谭力海说,团队下一步会面向市场研发语言康复与语言训练软件,吸引风 投,带动深圳大脑功能保护与康复服务产业的发展,同时,团队将依托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建立国际领先的脑疾病与语言功能研究中心,为深圳从国际学术殿堂 引进智力、培养更多相关人才提供先进平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