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技能大赛竞赛现场。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让阳光照亮城市的每个角落,让市民共享一个光明的未来。
深圳,作为一个年青、先锋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既是制度的创新地,也是新文化的发源地,更是国内爱心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关注弱小、帮扶穷困,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爱心符号,而这其中,深圳的残疾人工作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以特区特有的创新、实干精神,为中国残疾人服务事业,提供了新的深圳样本。
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我市残疾人辅助器具个性化适配服务实现全生涯、全覆盖,辅助器具服务迈向专业化、规范化。2013-2015年“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连续三年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民生实事完成率均超过100%。
专业化的辅具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市一直着力于辅助器具专业化建设,构建起全市一级评估、二级管理、三级准入、四级服务的辅具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利、快捷的服务。
一级评估,就是建立辅助器具服务流程及补贴标准,组织由各类康复医疗及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辅具适配评估小组开展统一评估,确保评估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级管理就是实施市、区两级辅助器具配送服务管理。区级负责组织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的服务与管理和《补贴目录A》的配送服务;市级负责辅助器具评估专家资源、服务机构资源、辅助器具产品资源的服务与管理,督导区级辅助器具服务以及《补贴目录B》的适配服务。
三级准入就是实施辅助器具适配的评估人员、服务机构、服务产品的准入。评估人员的准入,有利于保障辅助器具服务的有效性;服务机构的准入,有利于保障辅助器具的专业化服务;服务产品的准入,有利于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要,保障辅具产品的质量。
四级服务就是在市、区、街道、社区实施辅助器具的适配服务。市级负责辅助器具适配评估;区级负责辅助器具的配送;街道负责辅助器具配送的受理;社区负责辅助器具服务的宣传与回访,四级服务的链条与流程、责任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形成辅助器具配送的服务网。
开展残疾人个性化全程跟踪服务,从残疾人需求、申请、评估、适配、使用指导、回访各环节全程跟踪。建立残疾人辅助器具“咨询开案——需求调查——适配评估——定改制——辅具训练——人机检验评估——跟踪回访”的辅助器具服务闭合环路。
标准化的辅具适配服务
我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按照残疾人的功能障碍及辅助器具的特点及技术要求,建立《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适配服务目录》,实行分级配送(市级-目录B、区级-目录A)。目前,辅具目录涵盖9大类、31次类、99支类1000余种辅助器具产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所有辅助器具产品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
我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实行“定点机构、定点管理、定点服务、定点结算”的方式。通过制定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包括机构资质、科室设置、环境要求、服务范围、场地面积及应配置设备、专业人员配备、服务能力等建立规范。目前,我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共48家,其中,肢体定制类7家,肢体非定制类5家、听力类12家、视力类4家,居家无障碍改造和借用、维修服务类20家。
百种辅具供市民免费借用
为提高辅助器具利用率,帮助需求者实现残疾的预防、功能的代偿、提高生活质量、参与社会等目标,自2013年起,我市在残联、民政、卫生等系统建立起六个残疾人辅助器具借用服务点。为有需求社会人士(含非户籍残疾人、短暂期病人、老年人、孕妇等)开展免费的辅助器具借用服务。
目前,全市可借用的辅助器具涵盖肢体(含假肢矫形器)、视力类、听力类、训练类等一百余种,借用品目录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还在不断更新中。全市有需求的市民均可到就近的借用服务点免费借用辅助器具。
六个借用服务点为:
(1)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地址:福田区侨城东路与白石路交叉口处
联系人:郭先生13823618212
(2)深圳市迪尔康假肢矫形中心
地址:福田区梅秀路2号
联系人:谢先生15013736068
(3)宝安区人民医院
地址:宝安区龙井二路118号
联系人:杨先生15013826575
(4)恒生医院
地址:宝安区西乡碧海中心区宝源路
联系人:虞小姐13682642664
(5)深圳市龙岗区康健助残综合服务中心
地址:龙岗区龙新社区沙背坜东升路68号二栋
联系人:黄小姐13430406858
(6)宝安区福永街道敬老院
地址:宝安区福永街道福新街1号
联系人:罗小姐27391949
弘扬创新精神用爱温暖鹏城
我市举行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技能大赛
由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深圳市质量协会承办的“2015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技能竞赛”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竞赛旨在加强辅具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辅具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高素质和高品质的专业服务。竞赛通过理论和实操两个环节的竞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参与竞赛角逐的11支队伍,分别来自深圳市级、区级残联的从事辅具服务管理以及辅器适配服务的专业人员,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互动题等理论知识竞赛环节,对辅具适配服务的政策法规、技能标准、评估技术展开了激烈的比拼。在实操竞赛环节,各参赛队员又在比赛中互相观摩,交流,学习,整个赛程热烈而友好。
竞赛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竞赛现场汇聚了许多关注残疾人工作的各界人士,既展现了我市辅具服务技能的水平与能力,也是爱心与责任交融的历练。
市残联理事长祖玉琴在颁奖典礼上指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已经成为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残疾人来说,辅助器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残疾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残疾人的刚性需求,也是残疾人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
祖玉琴强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以残疾人为本的理念,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扎扎实实为残疾人谋福利,谋民生;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智慧和力量,弘扬自强不息精神,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公益慈善事业,更是一项社会民生事业;是一份良心,一份道义,更是一份责任。做好残疾人工作责任重要,使命光荣。”祖玉琴勉励辅具从业人员,“以竞赛活动为新起点,在残疾人事业中,贡献知识、智慧与力量,为深圳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
【残疾人故事】
胡英:“辅具提高生活质量”
胡英和丈夫李虹,是行动不便的一对残疾人夫妇。在政府的关爱下,2年前,夫妻俩成功申请到了安居房。福田区残联根据夫妻俩的需求,对他们的居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无障碍改造,帮助他们生活更便捷。比如说,在家的走廊、浴室安装了无障碍扶手;适配了浴厕椅,可以坐着洗澡、上厕所;改造了洗手间推拉门,方便轮椅进出。李虹无法独自起床,区残联为他配备了电动护理床;胡英无法长时间走路,区残联为她配备了轮椅和电动代步车。
“感谢残联的关爱,没有辅具,我们寸步难行,辅具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扩展了我们的生活空间。”胡英表示,她的父母年过七旬,辅具减轻了父母的护理量。“深圳免费为残疾人配置辅具,减轻了很多残疾人家庭的负担”。李虹、胡英了解残疾人对辅具的需求,也想为残疾人设计更多合适的辅具。3年前,他们参加了深圳辅具设计大赛,李虹设计了帮助残疾人站立的支架,获得二等奖,胡英设计了便携式轮椅踏板,帮助残疾人上楼梯,获得优秀奖。目前,李虹正在设计能上楼梯的轮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