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公众参与 > 民生实事 > 专题专栏防灾减灾

5种灾害天气从监测到预报只需1分钟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15-12-15 A-A+ 视力保护色:

 

深圳晚报讯(记者 李瑶娜 通讯员 李程 徐文文) 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来了,气象预警预报如何更好发挥民生保障作用。12月14日上午,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中期评估会议在深圳召开。会上指出,目前实验室超90%研究成果已转化应用到预报预警服务,为市民提供贴心气象服务。市气象局将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台风、暴雨、强对流等强天气预警预报的准确率。

技术:

台风到来前可预报各区风雨影响

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在2014年12月正式成立,着眼于开展台风、暴雨、强对流等强天气预警预报技术的研究。深圳地处沿海,台风预报预警对防灾减灾尤为重要。市气象局在近海台风和海洋气象预报方面,以台风引发的暴雨和大风预估和预警为重点目标,研发8级以上大风圈和暴雨落区的客观预报技术,提供12小时内定点大风影响的精细化预报,研发深圳周边700公里范围的风雨影响预估。经过统计分析,未来可对深圳各站各地区受台风影响时的风雨情况进行精细化预报。

汛期“逢雨必捞”成为城市的痛点,降雨前如何提前了解积涝点,对防灾减灾很重要。该实验室将根据全市自动站历史数据统计和灾情信息,建立降雨积涝阈值,结合考虑地形影响,利用GIS技术的精细化定点灾害预报技术,提高积涝定点预报的准确性。

预警:

1分钟内发布气象灾害天气信息

在短时临近预报技术方面,市气象局将不断提高强降水(暴雨)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实现自动识别和提示灾害性的强降水、雷雨大风、雷电、冰雹等天气系统。

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号很重要,气象预报也更加精细化,针对台风、暴雨、灰霾、大雾和雷电等5种气象灾害天气,从监测实况到预报服务的提示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在跨部门突发事件时间预警信息发布技术研究上,实现多类信息向多渠道一键式发布,提升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发送速率和效率,推进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的建立。

该实验室研究成果还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中国发明专利等荣誉,超90%研究成果已转化应用到为市民提供的预报预警服务中,其中包括分区、街道以及社区的定点预报,台风引发深圳地区强风暴雨的预报,气象灾害分区预警5分钟内通过10种渠道快速发布完成,台风、暴雨等高级别预警覆盖人群超过1200万人等。

据了解,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实验室将紧密围绕深圳城市防灾减灾需求,重点从突发灾害性天气的识别、自动预警预报技术、雷达数据同化和台风等灾害影响预报等方面着手,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提升研究开发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