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特区报 日期:2015年5月28日
昨日,深圳市财政委召开发布会,向市民公开透明地晒出“政府账本”,公布了我市2014年预算执行及2015年预算安排。
我市2014年公共预算总收入为5560亿,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082.7亿,增速为20.3%,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四;每平方公里产出财税收入则高达2.8亿,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财税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切实在“惠民生、强创新、稳增长”三方面有了显著收效,体现了我市财税结构优化以及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2015年,我市将继续通过资金调度、盘活存量等多种方式,夯实政府“家底”,严控“三公”经费,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为2936亿,主要用于加大民生及城市建设等预算投入;并力争探索一系列财政措施创新模式,使深圳在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作用。
财税结构优化 效益稳步提升
“市两会召开在即,我们希望通过媒体,提前向广大市民公开透明地晒晒政府账本,欢迎大家监督。”昨日上午10时,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汤暑葵主持召开发布会,对我市2014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详细说明。2014年,我市公共预算总收入为5560亿,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
2014年,我市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4.3%,高于全国地方级(约78%)和全省(约82%)平均水平。从产业税收看,我市二、三产业税收比重为35︰65,第三产业税收占比较2009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实现税收945.9亿元,同比增长27.4%,占比20.1%;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企业贡献税收797.4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6.9%,对整体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16.2%。这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市的重要税源,也说明我市近年来的财税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税收收入始终保持主体地位,财政收入质量稳定。
近年来,市财政还通过资金调度、盘活存量资金、分年度加大安排等多种方式,消化了自2003年以来政府通过统贷方式安排的862亿元基建支出,在有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截至2015年4月,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87亿元(市本级119亿元),其中大部分为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仅占2014年我市GDP(1.6万亿)的1.2%。总债务率在全国省级政府(含计划单列市)最低。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市财政委积极按照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创新谋划,制定《深圳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实施方案》等“1+3”文件,进一步深化财政国库收付管理制度改革。作为全国首批六个试点省市之一,2014年市本级共抽取450亿元国库间歇资金进行国库现金管理,增加利息收入约13亿元。
一边加大力度消化政府性债务,基本清偿历史欠账,一边加强财政保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盈余相对充足,这也为新一届政府轻装上阵和未来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悉,201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为2936亿元,实际可支配的财力预计为2446.5亿元。
严控“三公”经费 建立现代财税制度
市财政委在发布会上还透露,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0亿元到500亿元用了10年时间,从500亿元到1000亿元用了4年时间,再到突破2000亿元用了4年时间,收入总量已经具有中等以上省级规模。
“财力规模的加速壮大,就要求政府更要把好口袋,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城市建设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据汤暑葵介绍,市财政委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近年来连续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幅(1.4%)比2013年下降1.8个百分点,支出规模占整体支出的比重(6.9%)较2013年回落1.85个百分点,并连续第五年低于10%;市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数比2013年压减1.8亿元,压缩33.9%。
同时,市财政委还在2014年实质性地启动了市本级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工作,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统一纳入政府预算体系,按照统一时间、统一格式和统一程序编报,并首次将政府全口径预算提交市人代会审议,得到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各方的高度赞扬和肯定。据悉,市财政委今年递交给人大的财政预算报告和草案就有2000多页纸张,除个别涉密部门外,2014年本级93个部门预算单位全面公开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进一步加大我市财政预决算信息披露力度,探索建立现代财税制度。
加大民生投入 促进创新驱动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2014年我市市本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九大类民生支出为862亿元,比2013年增长43.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8.1%,比2009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在2015年的预算安排中,我市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更多惠及困难群体,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悉,2015年我市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民生福利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预计为909亿元(不含基建支出),比2014年年初预算增加440.6亿元,占2015年市本级新增支出的29.6%,而增长较多的主要是通过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新增安排民生事业发展引导基金300亿元。该支出将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保障等九大类重点民生支出。其中,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比2014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按国务院要求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及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经费,新增安排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经费,吸引一流医疗团队和人才,集聚海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国际化医疗中心;继续加大对全市公交、燃油等公用事业经费补贴,致力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新增安排生态文明建设资金,进一步优化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深圳;增加安排新能源汽车发展资金,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切实加大对重大民生工程、年度民生实事、小康惠民工程、“民生微实事”的保障力度,努力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建设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民生幸福城市。
同时,市财政委还将围绕我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作用,推动强创新、转方式、调结构等目标的实现。据悉,我市2015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67亿元,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其中继续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30亿元;安排未来产业专项资金15亿元,其中新增安排5亿元用于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推动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服务业专项资金安排20亿元,新增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创客专项资金2亿元,促进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安排人才类专项资金14.6亿元,其中“孔雀计划”资助资金10亿元,增加5亿元,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再造“孔雀东南飞”的新景象。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015年安排创新创业发展引导基金200亿元、安排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200亿元、安排创客基金3亿元。
此外,市财政委还表示将积极为本土企业争取科技创新政策,以便更好服务我市科技创新企业,通过探索政府采购“首台”或“首件”自主创新产品等方式,将财力优势转化为体制机制优势和创新优势,充分利用市场运作机制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逐步减少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无偿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