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公众参与 > 民生实事 > 专题专栏民生科技

深圳创新载体已达1283家

信息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16-01-12 A-A+ 视力保护色:

  上个月,光启科学研发的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平台“云端”号在东莞成功完成了全球商用首飞,这是深圳创新企业光启的最新成果,该平台可应用于光学遥感和广域物联网系统等领域,其部分核心技术和设备曾在事故救援中初显身手。

  创新载体是观察深圳“创新活力”的一面镜子。像光启这样的创新载体和“云端号”这样的创新成果,在深圳与日俱增。近几年,深圳先后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机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累计建设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283家。十二五以来,我市新增各类创新载体的数量,是之前28年总和的4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2015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上,深圳均继续蝉联榜首。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基础研究为引领,产业及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合作、民办官助为特色的创新载体体系。其中,以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体系,以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组成的技术开发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成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构成了深圳科技创新体系的三大支点。

  “创新载体就像是科技重要的基础设施。”市科技创新委副主任邱宣表示,这个基础设施就像城市的水、电和道路一样,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无法向前发展。同样道理,如果科技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创新也走不远。在深圳,创新载体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深圳依托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正积极规划建设未来网络实验室、超材料工业技术、下一代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组学技术等国家级创新载体,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现在,深圳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已达45家。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大规模布局创新载体、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采取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打破常规、创新机制。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累计孵化近700家企业。其中,华大基因研究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及分析中心;光启研究院拥有来自近40个国家300多名高水平研发人员,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900件,迅速在超材料基础研究领域跻身世界前沿;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资产规模达65亿元,走出一条产业与资本紧密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众多创新载体的支持下,我市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前沿技术、新兴产业和交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0项以上,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2015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达 4.05%,强度比肩韩国,总量实现5年翻番。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越英法等国,达1.3万件,占全国46%。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3D显示、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沿。

分享到: